紫砂壶的保养方法让它焐得像璀璨宝石光彩夺目

关于紫砂青焐灰艺术的探讨——陈缶文

"焐灰"是一种古老的工艺,通过将未完全烧制好的茶壶放入陶瓷钵头中,用柴草灰进行密闭低温烧制,以实现特定的颜色效果。这一技艺因其独特之处,被誉为“温润如墨玉,坚质似铁石”。然而,由于掌握这一技艺的工匠越来越少,并且容易出现问题,有人开始使用化工配料制作仿焐灰材料,这给真正的紫砂焐灰带来了不公正的评价。

实际上,“焐灰”就是一种还原烤漆,它利用高价铁离子在缺氧状态下的还原成低价铁,从而达到特定颜色的效果。这种方法对使用者没有危害,而一般加色料制作的壶,其质感往往较差,颜色虽然接近,但质感平滑无颗粒感。

在过去,“焐灰”是一种补救未完全烧制或称作“欠火”的紫砂器的一种手法,因为经过处理后的效果特别,如同“墨玉一样”,因此在市场上具有特殊地位,有些收藏家甚至会专门进行第二次烧成以达到更高级别的手工艺品(价格也相应提高)。

有一位网友提到看到一本书中提到了紫砂青煅时有碳渗透现象,我不知道该书作者是谁,但我清楚知道的是,“焐灰”就是在缺氧环境下使高价铁离子还原成低价铁黑色的过程。如果确实存在碳渗透,那么是否会导致长期使用后呈现白色?理论上,只要是着色离子为铁离子的,都可以通过缺氧状态下的还原来实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对火温要求很严格,一旦失败,即使成功率接近零。因此,在选择底皂青矿料时,要注意掺和过多色素可能导致花纹出现。

"捂灰"本身即是一种窑变现象,是人为操控下的自然变化。在一次成功的底皂青捂灰过程中,理想结果应该是黑内透青、青中泛蓝,同时保持原始材料中的颗粒质感与拼制黑料不同,它们通常颜色呆板、质感较弱。而团泥则不适合进行捂灰处理。对于第一次烧结度较高或较低的情况,如果能做到既不影响泡养,又能保持良好的外观,那么这项技术就更加值得珍惜了。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