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源头探秘:宜兴,一个诞生艺术的古老之地
在追寻最好的紫砂壶生产地点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紫砂文化的起源。
这份悠久而丰富的传统始于宜兴,这个地方自古以“阳羡”为称。关于它的创始,有着这样一段传奇故事。当年,宜兴地区因贫困,一年辛勤劳作后,只能勉强度日到冬季,人们常常饥寒交迫。
有一位僧人云游至此,他见乡民困苦,却并不求食,而是高声喊叫:“卖富贵土!卖富贵土!”村民们好奇围观,但似乎不信任他的话。僧人越喊越响,最终引领了一些好奇的老人前往黄龙山和青龙山。在那里,他们发现了五颜六色的泥土。这块特殊的地质成分被人们发掘出来,用来制成陶器,从而开启了紫砂文化的大门。
除了这些口耳相传的故事,还有许多历史文献佐证了紫砂产自宜兴的事实。
如明代周高起在《阳羡名壶系-创始篇》中记载:“金沙寺僧逸其名闻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兴陶缸翁者处搏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传口柄盖附陶家穴烧成人遂传用。”
周容《宜兴瓷壶记》也提到:“今吴中较茶者必言宜兴瓷始万历大朝山寺僧(即金沙寺僧)传供春者吴氏小吏也。”
《宜興縣志》記載說:供春是明正德年間公元1504年—公元1521年提學副使吴颐山隨帶書僮,吴讀書於湖洑金沙寺中(此寺今仍尚存遺址)。
最后,在1976年的考古挖掘中,当地工人们意外发现了多处古窑遗址,这些遗址证明了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在这里进行陶瓷制作。随后的考古调查进一步揭示出了更多关于原始陶瓷出产流动的人类活动痕迹。
综上所述,紫砂壶哪里生产得最好,当属来自这个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宜兴。只有从这里采集出的泥料才能真正称作“真”的紫砂泥料,而那些离开本土采集的地球才会失去那份独有的魅力与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