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砂之家,我们经常会收到壶友们对新买的紫砂壶抱怨,称其壶口有划痕,颗粒感明显。很多人担心这可能是购买到了瑕疵品。但事实上,这些划痕往往是现代紫砂壶中增加的一道工序——整口所致。
整口工序是一种为了确保壶盖与壶口之间密封性好而采取的手段。在烧制过程中,由于泥料和制作技术的差异,壶盖和壶口可能会发生轻微变形。因此,在出窑后进行整口打磨,将多余的部分磨去,再抹上同种泥料并重新烧制,使得做出的紫砂茶具具有更为严密的通转。
然而,有一些壶友并不喜欢这种处理方式,因为它可能会导致颜色上的变化,即使在重烧之后,也无法完全消除色差。这是因为整口过程破坏了原有的表面光滑度,使得原本隐藏起来的沙粒和气孔暴露出来,从而造成颜色的不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泥料对于整口后的效果也有很大影响。普通紫泥或段泥由于颗粒较粗,其痕迹相对明显,而朱泥大红袍或目数较高的紫泥由于颗粒细腻,则痕迹相对不那么明显。这也反映了每一种材料都有其独特之处,以及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来最大化其潜力。
对于那些认为整口破坏了完美品相的人来说,他们通常将密不漏水作为评判一把好茶具标准。而随着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期望不断变化,大多数茶艺人开始采用这一工序,以满足消费者对完美产品质量要求的一般标准。
总之,不要过于担忧这些划痕,它们只是现代紫砂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结果,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的一个手段。通过了解这些背后的原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欣赏每一件作品,并且更加珍惜那些经过精心雕琢、无瑕疵传承下来的古老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