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莲花的紫瓯中,虚冠映照出佛心的深邃。汪寅仙老师曾以此形容一壶仿时大彬款式的僧帽壶:“这虽是对大彬作品的模仿,但我觉得顾老在制作上更加严谨,从工艺细节中可见顾老在方器制作上的过硬功力与法度。这壶口沿处延伸五瓣莲花,壶盖呈正五边形,隐约融入花瓣之中,壶钮如佛珠状,以象征僧帽之顶。整体造型棱角分明、精雅独到,有着超越前人的精神风范——即顾景舟先生创作的僧帽壶。”
传统上,“僧帽”指的是出家人头戴的一种帽子,在历代都被视为圣洁之物。因此,“僧帽壶”不仅承载了佛教文化,而且是紫砂艺术中的经典作品之一。
紫砂僧帽壶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元代最早出现的“高”型;第二类是李茂林款式;第三类则是时大彬款式,这个类型被认为是一个里程碑。大彬款式具有独特的手感和设计,其中最显著的是五瓣莲花口沿和正五边形盖面,以及仿佛撞击着每个角落的小扳手。
从时大彬到今天, 像李茂林这样的艺术家,他们都致力于这一难度极高的传统技艺。在他们眼中,不仅要有扎实的手工技能,还需要对造型有一种深刻理解和领悟,以避免失去骨架精神。但是在顾景舟的手笔下,他仿制时大彬款式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顾景舟《矮僧帽》展现了清晰锋芒内敛的轮廓,每部分自然贴合、立面挺刮,使整个作品紧凑浑然一体。他还特意加钤了一枚“景记”印作为自己的标志,而非让无知者误用他的作品,这也反映出了他高尚的人品和道德。
如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矮或高、圆或六方、圆或方等多样化设计,这些变化可能源于不同的风格设计,同时展示了丰富美感。此外,它们同样折射出中国文化及历史文明匠工精神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