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艺术的诗篇入门级壶型之美

紫砂款识:探索古印陶的延续与艺术内涵

在紫砂艺术的诗篇中,款识是紫砂壶壶型之美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标记,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的体现。从明代正德年间,制壶大师供春所作的“树瘿壶”(宜兴储南强先生原藏,现藏北京历史博物馆)可以看出,款识与古印陶有着深厚的渊源。

古印陶,是东周遗物秦汉、魏晋、唐宋均有发展,它属于篆刻(冶印)艺术的范畴。我们今天能见到的紫砂款识与古印陶有不少相似之处,与古封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镌刻再发展到用玺印钤盖,这个过程形成了以下几个因素:镌刻麻烦,玺印方便,一钤即可,尤其适用少批量生产,镌刻者须善书,镌刻字样不能一致,而玺印钤盖不易仿冒。

从书法角度欣赏紫砂款识,不及古印陶丰富清新,但章法规正严饰,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一些更为粗劣自制的作品文字往往有误。在内容方面除制作者订制者监制者纪念等外,还多主寓意闲章商标也出现了。这与商品经济发展分不开。而且不同于肖形印,在紫砂款识尚未见到。

这样的装饰成为实用品转为艺术品的一个标志之一,便於鉴赏識別。一个没有或是不好的款子的壶,使人感到不完整或缺乏艺术内涵。历来高手名家,对用印钤款都是讲究得很,用以反映他们对作品整体设计和制作技艺追求极致的一种表达方式。

总结来说,每一把精心雕琢的小巧宝贝,都蕴含着无数故事和情感,每一次抚摸每一次观赏,都能感受到那份独特而深邃的情怀。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那被称为“商标”的质朴而又神秘莫测的小小文字——它让每一件作品都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让人们能够更好地去理解并欣赏那些曾经沉默无言的小小瓷器背后的故事,那些匠人的汗水,那些岁月长流的人文情味。这就是为什么说在现代社会里,即使是那么平凡的地面上的土器,也会因为它拥有这样一种传统文化意义而变得如此珍贵和值得珍惜。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