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复兴:艺古斋与贡局款式的回潮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紫砂艺术经历了一个繁荣时期。其中,以赵松亭为代表的艺古斋和复兴窑,是当时最著名的紫砂商号。赵松亭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紫砂工匠,也是细心经营实业家的典范。他广邀知名陶人,制作朱泥小壶和独钮洋桶壶出口南洋,这些作品深受泰国人的喜爱。
艺古斋以仿古为特点,其所谓仿古实际上是在传统基础上融入创作者新的想法。该窑多款沙壶,大多数由赵松亭亲自设计、定制或监制,并铭刻有“东溪”字样。十四年(1925年),赵松亭与儿子赵乾泰重建川埠烧紫砂的龙窑,即复兴窑。在这里,他们专门烧造署“贡局”印款的朱泥水平壶,被称作“贡壶”,这类产品也非常受到欢迎。
除了艺古斋,复兴窑还生产独纽洋桶壶,这些 壶表面磨光,或用箔片包口沿、盖,是专门出口到暹罗(泰国)的。这批产品享誉海外,与中国外销泰国的其他品种一起,在当地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这一时期,有几个著名的制陶师,如程寿珍、储铭和潘德根,他们对艺术表现出了极高水平。而这些作品上的商号印记包括艺古斋、贡局、龙凤图等等,都反映出这段历史时期的一部分文化遗产。
一件名为“寿桃壶”的作品,它采用了奇拙而又古朴的手法,内侧刻有“寿珍”印记,而底部则有“艺古斋”的印章,以及铭刻着:“饮之益寿更延年,东溪。”另一件叫做“匏瓜壶”的作品,也展现了一种简约而不失美感的手法。
此外,还有一系列朱泥三足水平壶,这些容量较小且宜泡茶水,同时也很适合作为收藏品。此类产品色泽红润,质地温润敦仆,让人赏心悦目。此外,还有抛光提梁紫砂壶和水级提梁版本,它们都体现了当时优秀工匠精湛的手工技巧,以及清代晚期外销至南亚国家如暹罗(现在的是泰国)的文化交流史。
总结来说,这个时代中的紫砂艺术,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技术,更通过其流向世界各地,对不同文化间进行了一场美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