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8-27]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宋双才 [字体:大 中 小]
我再给大家讲讲我自己一个体会,应该收藏什么样的壶?这不仅是对紫砂壶的理解,更是一次深入探讨艺术品收藏与欣赏的思考。
04年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那时候我说喝茶的壶没有收藏价值。后来,我到马连道人人喊打,认识我的都跟我吵起来了。你怎么能说收藏喝茶的壶就不能收藏呢?跟我打架,然后我还不改,我又写了一篇文章“收藏的壶是不能喝茶用的”,又和我打。我说一千多万的壶你喝茶吗?我喝。我说你没有,在你手里你就不喝了,碰一点十万就没了,在这里边纠结了很长时间。
中国有一个很跟国外不一样的地方,我们的艺术品基本上都是从实用品发展出来的,这很奇怪,但是要把这个事说清楚真的是绞尽脑汁。我举了很多例子,我说你千万的壶你还能喝茶,我同意,你大方,你奢侈。我给你一张猴票你贴在信上寄出去,你干吗?现在都知道那八分的猴票卖一万多块钱,你现在贴着一封信还寄不出去,信的邮票都涨钱了。
昨天给我寄来的宜兴杂志,上面贴的是邮票,一块二得贴十几枚八分邮票。我就想这个道理,为什么那个猴票一开始印不是想贴信用的,要收藏紫砂壶的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喝茶做,它一定不是。因为那些只需要漏水,不需要装饰很多东西,所以我们看待这些年来紫砂原料、紫砂工艺、紫砂作品分类的话题。
作为一个在此领域工作近十年的专家,有两件事一直是我坚持和推广:
区分原料、工艺与作品。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每件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且更好地进行鉴定评估。
对于古玩市场上的各种分类标准进行重新审视。在传统市场中,我们经常看到光货、花货这样的分类,但是在现代市场中,这些标准已经显得过时。我们需要更加科学合理地对这些类别进行定义,以便更准确地表达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
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可能会认为,只要是可以用来饮用,就足够。但对于真正追求艺术品价值的人来说,这只是冰山一角。我们要求所有作品都不仅仅能够被使用,还必须能够触动人心,让人产生共鸣。而这一点,对于那些只注重实用功能而忽略情感表现力的作品来说,是无法实现共鸣效果的大门。如果我们的评价标准停留在六个字之下,那么无疑是在低估艺术品本身所蕴含的情感深度和文化意义。在这方面,如果没有对紫砂行业内各类产品进行严格划分,那么我们的整个行业将难以向前发展,为此,我始终坚持六个字是不够,没有经过严格分类评价的一个系统就是缺失的一个环节,即使你的名气大,也难以避免被误解或贬值,最终影响整个人们对于这种美术品自身认知水平提高进程,从而也限制它成为一种重要形式生活中的高级消费商品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