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糖芥Erysimum bungei(Kitag.) Kitag.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材。它的全草和种子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脾胃不和、食积不化以及心力衰竭引起的浮肿。这种植物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江苏、四川等地,其形态特征包括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有密生的伏贴2叉毛茎;披针形或长圆状线形叶片,以及桔色倒披针形花瓣。
糖芥的生态习性表明,它通常生于田边或荒地,这使得其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较为容易地繁殖。此外,这种植物在6月到8月盛花期期间会产生深红褐色的种子,每个室里只有一行。
除了作为药材使用,糖芥还拥有健脾和胃,利尿强心等功效,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可以通过适当摄入来增强体质。在采集时,全草春夏季采挖,而种子则在7-9月果熟时割取,并进行晒干打下后的扬净处理。
鉴定时,我们需要注意观察其茎长达60cm,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并具棱角且密生伏贴二叉毛;叶多皱缩但展平后仍然是披针形或长圆状线形;而气微味微苦的花直径约1cm,其中橙色类圆形花瓣也是一个重要特征。此外,由于这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因此饮片通常由茎叶混合制成,但应谨慎确保质量,以免影响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