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没有国界,但它有边界,这个边界是由人为的附加作品——画框所定义。 当一幅别具匠心的精美画作,被一个精心设计的框“框”住时,艺术便产生了“可视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被锁住的不仅是艺术,还有生活,以及人们对于美的理解和认知。人们希望把自己欣赏的东西或者回忆的事物永存在一个空间里,于是,人们首先购置了一个生存空间即房子,然后在房间里安置了一个艺术空间。他们有的在墙上,有的在桌上,总之,在重要角落装饰着梦幻般的生活。 从古典到现代,从写实到抽象,画与框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而又微妙的情感较量。在这场较量中,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意图的人们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朱伟忠老师,他对此颇有见解:“很多人在搭配画与框时,经常搞不清楚它们之间关系。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它决定了整个作品是否能够达到最佳状态。”他指出,对于古典绘画来说,它需要的是一种庄重而优雅的手法,而对于现代绘画则可能要求更为自由和多变。
朱伟忠曾参与过许多油漆作品的设计,他认为选择合适的框架对于展示一幅绘画至关重要。他提出了一个观点:任何时候,都应该将选取相匹配色的背景作为首要考虑因素。而且,无论是在大厅还是卧室,每种地方都应当根据其特定的功能来选择不同的样式和尺寸。
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富裕家庭开始收藏名家的作品,并投资于这些名作,以期长远收益。但是,这也意味着那些追求速成结果的人必须投入更多的心力去创造真正独特且具有深度的情感表达才能获得成功。如果只为了快速赚钱,那么从事艺术创作或许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最后,当我们谈论关于“跨界”的话题,我们可以看到每一次新的尝试都是对传统概念的一次挑战。当我们的眼睛被吸引进去,一次次地探索不同的视觉体验,我们就能感觉到这种跨越和创新带来的力量。当我们站在这个世界的大舞台上,与其他文化交流互动时,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一过程如何塑造我们的审美情趣以及如何使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