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代以来,收藏和造假就伴随而生,并一直延续至今。随着现代印刷、化学、机械等技术的进步,也间接促进了造假行业的技术,这一方面导致一些以往鉴定手段的失效,寻找新的鉴定方法成为当务之急;同时国家政策监管的减弱和利益的趋势,造假也正在朝着专业化、集团化趋势发展。
在拍卖公司预展的时候,一些藏家还经常会拿图录或现场拍的照片给某位专家看,以确认作品的真实性,为之后举行的拍卖做准备,这是很多藏家采用的方式。2011年时,藏家杨先生在南京某拍卖行看中了一张李可染的作品,但后来通过科技鉴定发现是印刷品。
广州的一位林伟有一幅吴冠中的作品,也被借出并返回,但后来他发现有相同作品出现,他将自己的那幅带去鉴定,最终发现也是复制品。这类案例很多,使得书画印刷技术让许多人惊出一身冷汗。
书画复制现在主要使用扫描数据输入电脑,再控制墨滴分布打印,而微喷技术使得墨点细小,即便是激光制版也可以消除网点,使检测更困难。此外,还有人将书画家的作品图像采集后,将其画面的各个部分进行重新整合,就成了一幅新的书画作品。
此外,有人利用软件将一位书法名家的工作输入电脑,进行重新字体组合,就能“创作”出不同的条幅和对联。而且国内不少书画印刷公司位于北京潘家园这样的低端市场,其成品散布范围广泛,不同于以往的人工造假方式,现在更多的是利用现代科技的手段进行复制。
然而,对于这种情况,一些专家认为虽然科技提高了仿冒艺术品的手段,但对于那些真正懂得艺术的人来说,他们仍然能够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来识别真伪。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只要购买时注意查看是否有任何异常迹象,比如色彩过于鲜明或者线条过于规则,这些都可能是复制品的一种标志。此外,有些高端商店会提供专业鉴定的服务,可以帮助消费者确定购买的是不是真的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