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朱泥的理解有很多花哨的名字,像梨皮朱泥、水纹朱泥、大红袍、小红袍、黄朱泥、黑朱泥和红芯朱泥等。这些名字以前是不存在的,它们是现代人们对朱泥进行调配或加工后创造出来的,有的是纯粹的朱泥加上石黄,有的是加入铁红粉,还有的在壶体表面添加化学原料,每一种效果都被赋予一个好听的名字,这可能是为了区分,但这样反而容易让人混淆,简化了事实。
实际上,朱泥可以分为几种:
第一种:原矿朱泥。这是一种不添加任何化料,不掺合其他土质进行调整(本人推荐这种类型,因为它健康且特性明显,较为稳定)。
第二种:老旧地的地衣。这种地衣就是经过一段时间陈腐后的原矿地衣,它具有与原矿地衣相同的一切特征,只是在成品观感上略有不同,并不是泡茶就会更醇香。关于陈腐时间有一定的合理期限,并不是越久越好。
第三种:赵庄小红色土。赵庄小红色土是一种以前用于练习制作陶瓷的人物所称呼产自赵庄的地衣,其特性与原矿地衣略有差异,主要在于收缩率小于原矿地衣。
第四种:混合的地衣。这类包括所有那些以花哨名字命名的地衣待日后了解了前三类之后再去研究这些以美丽名称命名的地耳,这样会更加简单明了。
至于我对某些方面还缺乏深入理解的地方:
明清时期的地耳与现代时期的地耳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区别?古代和现代开采出同一种资源在地球上的形成过程需要数千年,因此现在开采出的资源并没有比过去多百年之久就优劣。
地耳是否必须呈皱褶状?这个看法是不正确的!通过观察历史悠久的地耳,我们可以发现这一点并不成立。
地耳为什么要呈现出泛黄色的颜色?这个看法既正确又错误。一方面,由于不同来源的矿石以及成型过程中的不同因素,如温度控制和干燥程度,一致性的颜色表现也不尽相同;另一方面,并非所有呈现出泛黄色的都是真实无瑕净,而不发黄也未必代表假货。在许多情况下,由于自身知识不足,对标准器件掌握不足,使得玩家无法准确判断真伪,从而陷入凭空想象导致误解。此外,如果能记住真正优秀材料的一般特征,那么我们就不会轻易受到这些谬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