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新锐艺术家保罗施耐德Paul Schneider个展Rule 32登陆沈阳临时chi K11艺术

K11 Art Foundation(KAF)与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Royal Academy of Arts)携手合作推出“艺术家驻留交换项目”,继中国艺术家张恩利在皇家艺术研究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恩利工作室”驻留创作后,项目的第二阶段邀请了毕业于皇家艺术研究院的艺术家保罗·施耐德(Paul Schneider)于沈阳进行驻留,并于2018年12月22日至2019年1月22日在沈阳临时chi K11艺术空间呈现名为“Rule 32”的展览。“Rule 32”旨在探讨以图片记录生活的方式如何逐步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并揭示生活中无处不在却经常缺席的“存在感”。


KAF x RA“艺术家驻留交换项目“艺术家保罗•施耐德(Paul Schneider)沈阳K11购物艺术中心临时chi K11艺术空间个展“Rule 32”展览现场

一次关于“无图无”的视觉实验

网络社区4Chan在网站使用规则的第32条中写道:“Pics or It Didn't Happen(无图无)”。在此次于沈阳临时chi K11艺术空间举办的展览“Rule 32”中,保罗·施耐德旨在从这句仅仅属于当下的、简单而耸动的话语为起点,开启自己的艺术实验--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是纪实摄影师。摄影已经从一个捕捉特殊回忆的工具延展成了一个探索世界的方式,允许人们通过镜头体验生活,并通过在网上分享图片,精细地塑造自己的生活。


KAF x RA“艺术家驻留交换项目“艺术家保罗•施耐德(Paul Schneider)沈阳K11购物艺术中心临时chi K11艺术空间个展“Rule 32”展览现场


KAF x RA“艺术家驻留交换项目“艺术家保罗•施耐德(Paul Schneider)沈阳K11购物艺术中心临时chi K11艺术空间个展“Rule 32”展览现场

探索施耐德的过往创作,会发现这位1987年出生的年轻艺术家擅长在创作中探索现成图像与日常语言的交流属性。他的创作中,设计元素、符号及简易图像即是其创作的语言及主题,而他也擅长在各种不同的空间中对于常见的符号图像进行“转译”,生成新的意义与价值。对于自己的创作,施耐德曾说:“我在创作时经常会挪用剪贴画、图表以及聊天表情等元素来介入艺术实践。通常被用来装饰无聊PPT的剪贴画等元素在人们眼中是老土的、俗气的,但在今天,它们则迅速成为了一种通行的'世界语言'--它简单易用,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都可以读懂这些符号,而我在创作中又为这些符号赋予了新的形式。”


艺术家保罗•施耐德(Paul Schneider)于沈阳K11购物艺术中心临时chi K11艺术空间

社交网络全球化下的生存关注

1925年,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D.H. Lawrence)曾经感叹:“我们每个人都在用柯达(相机)的方式想像自己。”在全球化的网络时代,新一波的文化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英国《卫报》(The Guardian)也曾经在一篇讨论的文章中引用美国作家John Paul Titlow对的看法:“喜欢的人通常希望从这样的行为中获得一种认同感。”这样对于存在感与认同感的讨论,正是施耐德希望在创作中所呈现的。“当施耐德告诉我,他想要在驻留期间以沈阳的身份意识及当地文化为灵感,创作一组新的、大胆的作品的时候,我意识到他既是最适合沈阳的人选,也是最适合KAF驻留项目的艺术家。施耐德是我见过的最快决定了自己创作方案的艺术家,这源于他长期以来对于网络时代的视觉语言与思考的关注,也源于他对于全球化的时代中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本次展览策展人、K11美术馆部(北区)总经理、KAF教育与国际关系总监薛梅女士这样说道。

KAF x RA“艺术家驻留交换项目”艺术家保罗·施耐德(Paul Schneider)沈阳K11购物艺术中心临时chi K11艺术空间个展“Rule 32”展览现场

通过在展厅里布满相机贴纸,施耐德在此次创作中使用了极简化与重复的艺术创作原则,以展示当今社会中,人们所处世界的规律。艺术家孤立并抽离相机--这个几近普世的流行文化元素,并将此元素转变为一个可被轻易辨认的图像。在这个特定场域创作中,施耐德放大了作为物件以及符号出现的相机,并希望观众可以一同反思相机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关于此次展览,英国策展人、评论人Rachel Cunningham Clark认为:“自相机与手机合而为一以来,拍照成为了人们在生活经验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了人们自身的延伸。在此次展览中,扁平的相机形象由廉价、多彩的装饰物点缀,这又将其带入现实世界的语境中,指涉了一种人们与电子设备建立的感性联系。展览环境欢迎人们拍照,将观众的角色转变为在展览中主要关注点的映照对象。”

深化国际艺术交流 焕发城市活力

KAF与皇家艺术研究院携手推出的“艺术家驻留交换项目”的第二阶段是KAF在中国进行的最新驻留项目实践,KAF希望能够在这样的合作中,强化中国与世界各国跨文化交流活动与跨学科研究实践。著名中国当代艺术家张恩利是首位受邀参与本次“艺术家驻留交换项目”的艺术家,在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颇具有传奇色彩的素描室(Life Room)完成了全新特定场域创作,这件突破了文化、媒介和时间界限的创作在英国引起强烈反响,进一步构架了西方观众认知中国当代艺术的桥梁;同时,双方的合作也进一步孵化了中国当代艺术与文化的软实力,标志着为期三年深度合作的精彩开端。KAF创办人郑志刚先生表示:“通过驻留合作,KAF旨在鼓励并激发以不同媒介进行多种类型创作的艺术家们重新思考艺术与文化在网络时代乃至未来时代持续发展的方式。'Rule 32'展览拓展了KAF与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合作的边界,也为沈阳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崭新的提升。”


KAF x RA“艺术家驻留交换项目“艺术家保罗•施耐德(Paul Schneider)沈阳K11购物艺术中心临时chi K11艺术空间个展“Rule 32”展览现场

关于此次驻留,薛梅女士表示:“我们希望参加这个驻留项目的艺术家能够与沈阳这座城市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有所交流,希望艺术家在其艺术实践中创造一种让人兴趣盎然的参与体验,藉此唤醒这座城市

与公众文化生活的活力。”KAF在对于年轻艺术家创作的不断支持中,也进一步印证了“打造中国特有的当代文化”初衷,以及对于中国城市大众审美提升的坚定责任感。KAF与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为期三年的“艺术家驻留交换项目”深刻地诠释了两间机构共同肩负的国际艺术文化交流对话使命,也将继续激发项目中后续艺术家创作的活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