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之家紫砂壶的烧成工艺仿佛一位匠人手中的灵魂每一次吹制揉捏抛坯都是一段艺术史紫砂壶有多少壶型它们各

在这场烧成的舞蹈中,窑炉和燃料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在古代,最早使用的是龙窑,那里的燃料是茅草和松柴,一直到1957年,被倒焰窑所取代。倒焰窑使用了烟煤,而1973年,又被隧道窑所替换,这次的燃料是重油。而现在,我们还可以见到来自日本和中国等国家引进的棱式窑,以及国内生产的电炉,它们都在为我们提供不同的烧造体验。

作品《岁寒三友》中展示了不同温度下紫泥、红泥和绿泥产品的地位。紫泥需要在1150~1180度之间烧成,而红泥则是在1100度左右。而由于氧化铁含量较高,必须在氧化气氛中进行烧成。如果不小心进入还原气氛,那么可能会出现鼓泡甚至破裂的情况,是不是让人联想到“火候”的重要性?

《阳羡茗壶系》曾经提醒过:“过火则老,不美观;欠火则稚,不美观。”而《阳羡砂壶图考》更是总结了“火候沿革”,指出配土与窑火相得益彰才能够制作出上品。但到了雍乾时期,由于技术上的限制,虽然色泽温润,但已经无法达到清初那样的坚结温润。而嘉道时期,则再次迎来了艺术繁荣,对于坚结之致虽不及清初,但已优于雍乾。

鉴别一个紫砂壶是否完美地达到了合适温度,可以通过沾水试验来判断。如果水滴很快被吸收,那么说明这个壶可能太烤了;如果水滴慢慢渗透,那就是刚好;而如果一碰到就立刻蒸发,还有金属光泽或小气泡爆裂迹象,就意味着过度烘烤了。

最后,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飞釉点,这些点一般来说都是明代器物留下的痕迹,因为当时只有封闭的匣缽才能避免这种问题,所以对于这些飞釉点的一般理解就是这是明代的手工艺品。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