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之家瓷器鉴定专家教你如何烧制出完美的紫砂壶

紫泥制成的产品,烧成温度在1150~1180度,红泥的烧成温度为1100度,绿泥耐火度比紫泥略高。紫砂泥料的氧化铁含量相当高,因此必须在氧化气氛中烧成。时期的焐灰壶,壶面呈黑色或青灰色,系在还原气氛中二次烧成的,但难度较大,如果窑温过高,还原过程中分解的气体无法逸出会鼓泡,甚至破裂,造成废品。古代的龙窑无法自动控制窑温,全凭烧窑工的经验,以目光观察,根据火焰与坯件的颜色变化而增减燃料与空气流量,延长或缩短烧造时间,其难度很大。所以《阳羡茗壶系》说:“过火则老,不美观;欠火则稚,不美观。”《阳羡砂壶图考》曾经总结“火候沿革”:“盖配土、造工、窑火并皆佳妙,有三者缺一便非全美矣。”

细察传器,由明代以迄清初,“配土与窑火克谐”,“沙质溶化故能出窑之后微现透明”。降至雍、乾,“窑火略逊,与前器相较已不逮清初之坚结温润矣”。嘉、道之世,“壶艺中兴”,虽然坚结之致虽不如清初但壶色温润已优于雍、乾至咸、同传器,则有砂土气。这也是对紫砂器断代依据之一。

鉴别紫砂壶是否合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以手指沾点水到表面上,如果水滴很快被吸光,那么这把壶欠火;用轻磨测试声音也可以判断。如果是合适温度的话,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此外,在草创时期,因为没有封闭炉内环境,所以容易沾染飞釉点,而直到明朝才开始使用封闭炉内,这样的技术更为先进,所以如果有飞釉点,则基本可判定为明代制作。在了解了这些知识后,我们就可以更加精准地鉴别和欣赏这艺术品了。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