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球艺术品交易额中,中国占据了首位,其市场规模达到了40%,几乎是美国和英国市场总和的两倍。连续两年的冠军位置,让中国在全球艺术品市场中脱颖而出。北京作为这片土地上的领头羊,在国内的艺术品交易额名列前茅,其它城市依次为香港、上海、杭州和济南。
7月某日,在京举办的文物艺术品交易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北京市商务委主任卢彦引用法国知名拍卖网站年度报告时披露了这些数字。此番数据显示,北京在文物艺术品领域展现出了其独特优势。
据卢彦介绍,2011年北京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高达514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占全国文化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的89.3%。这一成就凸显了北京在此领域内所拥有的竞争力。
通过多年的努力与规划,北京已经培育了一批品牌化、规范化的拍卖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它们分别以12.9%、6.56%和2.65%的比例占有3A级资质拍卖企业、2A级拍卖企业以及A级资质拍売企業。这其中包括了中国嘉德、保利及瀚海等一批顶尖文物公司,他们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也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自己的地位。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指出,以往几年来,该地区文艺商品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一面,以旧工艺品商店、古董城集结站及各类展示博览会等方式构成了国内最大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之一。
除了活跃的地产大舞台之外,孔繁峙还提到2011年,该市共计拥有63家专门从事销售珍贵古玩及手工艺美术作品的大型商店,其中11家是国营企业,而其他则由民间投资支持。每个这样的商店平均每年的营业收入约为1亿人民币左右。此外,还有20余家以销售古董、中式家具及珠宝等老货为主导的大型交易中心,如潘家园、大陆画廊等,每个都聚集着数百户经营者,每年的交易额可达到40亿人民币左右。
孔繁峙进一步解释道,这种快速增长中的行业,不仅成为推动本市文化活动与服务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力量,而且也逐渐吸引起金融服务业(如保险)、旅游业(如观光团)、运输服务业(如快递)以及餐饮娱乐业(如酒店)的兴趣,并促进它们之间相互协作与融合,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相关产业链条。
最后,由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长张延华带来的消息表明,在2010年里,全国家家的艺术品收藏曾创造税收超过8亿人民币,而人均税收更是高达26,670元,比证券行业(19,770元)排名第一,比银行行业(12,280元)排名第四还要高,这些数据得到了广泛认可,为这个行当赢得了高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