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金石」是指古代铭刻在金属器皿和石碑上的文字,具有历史文化的象征意义。紫砂陶刻艺术则是一种综合艺术形式,被称为「壶上金石文化」。虽然紫砂陶刻中的铭刻在元末明初就有记载,但并没有具体的考证。在明朝时期,特别是在万历年间,紫砂器上刻款风行一时,有著名的制壶艺人如大彬、陈子畦等,他们将自己的书法作品镌刻在壶底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些铭刻不仅仅是对制壶技艺的表达,也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化氛围。
其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是扯谎源寿,他不仅精通金石书画,而且热爱紫砂艺术。他设计了一套流传至今的「曼生十八式」,并且创作了许多珍贵的作品。这位紫砂艺术史上的领袖通过自己的博大精深的书法和篆刻艺术,不断推动着壶上金石文化的大发展,最终形成了一种难得的地位,即「冶造型、文学、绘画、书法、篆刻於一体」的创造力。
陈曼生作为宜兴紫砂历史发展机遇的一部分,他参与了「阿曼陀室」创作群体,是这段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善于运用自己熟练的手笔,将书法与摩崖碑拓相结合,使得他的作品既古雅又简洁。他的八分书尤其受到赞赏,因为它简约而超脱。他被誉为追风秦汉,字法晋唐的著名书法家,同时也是首创集壶手、书画家、雕刻家和订制壶主及室名四位一体制式的人物,这样的综合性艺术现象开辟了茶叶制作技术之外的一片新天地,为茶道精神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