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砂茶壶的发展史上,时大彬被公认为是这一领域的集大成者。他不仅继承了父亲供春时代的技艺,而且在此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创造和完善。时大彬生活在万历年间,他的一生几乎与紫砂壶艺术紧密相连。
传统文献中提到,李渔在《闲情偶记》中曾经赞美过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这句话正好说明了当时人们对宜兴紫砂壶艺的高度评价。从万历后期开始,紫砂茶壶的地位得到了最终的确定,其制造技艺也走向了成熟。
时间一路向前,在清初,一股新风开始吹起。在这期间,宜兴紫砂匠人开始更加注重泥料的精选加工配比,并注意到色泽和肌理的开发。他们采用“调砂”手段烧造出具有“沙粗质古肌理匀”的风味,这种技术使得紫砂茶壶更加接近自然,更能体现出它独有的韵味。
名家辈出、款式多样、精品不断,这个时候宜兴茗壶声誉达到了一个高峰。在那个年代出现了众多卓越的人物,其中包括李仲芳和徐友泉,他们都是以其杰出的作品而著称。而其中最为杰出的要数时大彬,他不仅是一位制陶师,也是一位艺术家。
关于时大彬,有许多传说,但他的确是一个极具才华的人。他把握住了那一刻,那一份灵感,将泥土变成了生命力勃勃、色彩斑斓的小小艺术品。他所制作的小型茶杯尤其受欢迎,它们既实用又美观,是文人墨客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日常用品和收藏品之一。
吴骞先生曾这样描述他:“或陶土,或杂砂缸土,诸款具足,诸土色亦具足。”这意味着他对于材料使用非常自由且讲究,对于每一种泥料都有自己的理解与处理方式,从而创造出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大师级作品。
随着时间流逝,被誉为“泰斗”的名号逐渐定下给予他。而他的名字——时大彬——就像是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一个印记,就像是在那些淡淡香气中散发出来的一束光芒,为我们提供了一次一次回忆古代文化繁荣盛世的时候,而那是怎样的场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