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最近的观察中,发现很多人对紫砂壶是否是全手工还是半手工制作存在误区。作为一名紫砂行业内的人士,我想向大家解释一下这种误区,以及如何辨别段泥紫砂壶的特点。
现在市场上的许多紫砂厂家都采用一种流行的做法,即通过拍打身筒和模子来完成产品,这种做法通常被认为是手工制作。但实际上,这种方法可能并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对于精确度和完美无缺的要求。
消费者往往期望茶壶能够达到机械般的精确标准,对口盖、把等部分有极致化要求,甚至希望泥料能够达到“老法配制”的标准,而不允许有一丁点杂质。这可能是一个“诱导误区”,主要源于紫砂产业内部的一些理论探讨滞后以及商人的故意渲染,使得人们对紫砂审美观念产生了扭曲。
我们喜欢那些展示出特殊艺术感觉的作品,比如顾景舟先生所展现出的那种艺术风格。以前艺人制作每一把壶可能需要成百上千次复制,从而形成自然熟练,但现在的情况不同。一些老艺人虽然不会用模,但他们可以比使用模子的艺人更快地完成传统类型茶壶。不过,他们也无法像现代艺人那样做到如此精细,因为当时还没有现代工具。
有些玩家们会过分追求如何制作茶壶,而忽视了最终作品能否给玩家带来共鸣和情感体验。我认为,不论用何种方法,如果作品能够表达作者的心灵和情感,那么方法就不重要了。
我们的网站上注明的手工壶并不总是全手工制作,有时候这只是一个负责说明当前常见的手工技术。而如果我们标榜所有都是全手工,那将是不公平对待那些真正意义上的全手工艺匠,因为这个称号已经成为当前行业通用的术语之一。
最后,半手工这一说法有些牵强,现在流行的是两爿合拢方式,就被称为半手工,但历史上这种方式早已存在,并不是今天创新的产物。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接受一点杂质作为自然矿料的一部分,也就是所谓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