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风云2021年国家发展新篇章座谈会纪实

编者按:在两个半小时的座谈会中,各位嘉宾进行了深入、有学术深度的、情感深厚的交流,肯定了此次回顾展的学术性与价值,并对展览做出了更长远的期待。本期以发言的先后顺序推出座谈会纪要,以飨读者。座谈会的详细纪实及现场音频请扫描文后二维码阅览。会议时间2021年9月11日16:00~18:30会议地点深圳画院贵宾厅学术主持孙振华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原深圳雕塑院院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夏和兴原深圳雕塑院副院长、景德镇陶瓷大学客座教授

吴天保艺术回顾展1939—2000座 谈 会 纪 要

一. 孙振华在开场主持词中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吴天保先生对中国陶瓷艺术界做出的贡献,以及他个人对“陶院现象”的一些看法。

第一,吴天保先生对艺术认真执着的态度、对艺术教育的投入和专注、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值得我们珍惜和研究。

第二,吴天保先生在陶艺创作中的创新意识,他对陶瓷艺术的开拓和突破。我认为在他们手上从无到有,创造了一个完整的人类精神世界系统,而且成果卓著。从这方面来讲,吴天保先生这一批人说做出的贡献甚至比他们自己创作几件作品更大。他们塑造了一代人的思想,他们所培养的一代人是跟老先生直接相连,不分割不分离。

第三,在学术上,在文化传承上,吴天保先生最大的贡献集中在动物雕塑领域。他如何将这样一种古老而丰富的人类智慧变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追求呢?在这个方面,吴天保先生他们这一代人做的事情非常大。这不是说没有动物雕塑,而是说那种经验型传统被他们用知识体系化。在这个意义上,吴天保先生跟“文化担当”关系密切。今天我们为什么能看到这样的结果?除了那些由他等老师培养出来的人;同时,这跟我们的教育体系也有内在关联。

第四,对于教育理念上的创新与发展。一句话总结就是:我们必须回到过去,但不能停留过去,我们必须借鉴未来但不能迷失未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前进之路。在这个意义上,我想提醒大家,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层面,都应该不断探索,不断革新,不断前行。

第五,对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句话总结就是:教育不是为了考试,是为了生活;教学不是灌输知识,是启迪思考;学校不是教室,是实验室。在这个意义上,我想提醒大家,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层面,都应该不断探索,不断革新,不断前行。

第六,对于产业化与市场化。一句话总结就是:产业化是基础,要有市场需求才能持续发展;市场化是方向,要符合时代潮流才能取得成功。在这个意义上,我想提验大家,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层面,都应该不断探索,不断革新,不断前行。

二. 嘉宾发言摘要

傅中望教授认为自己作为当代雕塑家的同行,从多个角度参与并支持过此次展览,他感到非常荣幸,也很佩服Wu Tianbao为一名艺术家、一位教育工作者,一生都坚守自己的信仰,从不轻易妥协,这种精神给予他极大的启示。他强调陶瓷大学应始终立足于材料本身研究,以致不负那一辈先驱们努力与贡献的大任。

陈向兵教授认为Wu Tianbao是一位既有涵养又有学问的人,因此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厚的人文气息。他既吸收西方现代主义技术,又不忘中华传统文化,使他的作品既具有现代感,又保持着民族特色。此外,他能够坚持个体意识,即使处于复杂多变的地球环境下也不放弃追求真正具备文化价值的事业,这对于当今社会尤为重要,因为它代表了一种高尚的情操和独立思考者的姿态,为人们树立了一颗永远不会沉默的心灵灯塔。

刘颖悟院长通过这次展览,看到了曾经“陶艺师范学院”的深厚底蕴。他认为Wu Tianbao把动物雕塑提升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境界,让其超越简单物质形式,用形象语言表达出生命力。这正反映了他作为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时那种严谨而又温暖的情怀,以及他对于民间工艺技巧精湛透彻地掌握,同时也融合进自己的审美观念,将它们转换成新的视觉语言,使之成为新的存在方式。而这种存在方式,它是否属于过去或未来的问题,它是否是一个静止状态或动态变化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否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让人们去思考关于生命力的哲理问题,这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这也是我希望每一个人特别是我这些年轻的小伙伴们去思考的问题——我们要不要加入这样的讨论?我们怎么样去理解这样一个世界?

三. 讨论环节

随后的讨论环节,有许多嘉宾就Wu Tianbao及其工作进行了热烈讨论,他们分享了不同角度上的见解,其中包括关于其教学方法、其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其影响力等内容。此外,还有一些观点指出了目前国内外情况下的挑战,比如如何适应快速变化的情况,以及如何保持自我定位等问题。最后,每个人都表示愿意继续关注并支持相关活动,并且希望能够更多地了解有关历史人物及其事迹,以便促进更加积极健康的情绪氛围形成,最终达到提升国民素质水平的一步迈进一步效果。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