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大师李昌鸿印象,手中泥土如诗笔,勾勒出生动艺术画卷。作为宜兴紫砂名家,他继承传统工艺与文化内涵相融合,将物象精神与形态美有机结合,形成独特个性风格。李昌鸿不仅继承了传统紫砂技艺,还具有儒雅的文化气息,被尊称为“学者型”大师。
他于1937年生于宜兴丁蜀镇,1955年考入工艺美术学院,师从顾景舟先生,并在其指导下深造三年。他与夫人沈邃华共同创作的《竹简茶具》曾在1984年的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获金质奖,是新中国成立至今宜兴紫砂荣获的最高奖项。
李昌鸿另辟蹊径,以唐诗、宋词、元曲、明画、清说的理念设计了一套“五朝文化组壶”,展示了紫砂兼容并蓄的博大气度。他借青铜造型,以红山文化玉鱼玉龙为壶嘴和把,以鉴良渚玉琮为壶镝,将金文、甲骨文篆书诗词装饰设计了一把《青玉四方壶》。
他还参与编著《陶瓷卷—紫砂篇》,撰写论文,如《紫沙茶具实用功能研究》,发表三十余篇有关艺术研究论文,对推动宜兴紫砂文化研究和产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他以谦虚平和待人,从不摆谱,对外界保持坦诚相见之态,是一位受人尊重的大师品德和学者风范代表。
作为海内外闻名的紫砂艺术大师,他从50年代初踏进工艺厂门槛起,就致力于这块朴实神奇五色土上的艺术追求,每天在其中躬耕不息。他的成就和受人尊敬的品德,让人们看到这位令人钦佩艺术家的努力与贡献。在2007年1月,他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这是对他对产业作出的突出贡献的一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