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书法雕刻物品艺术的精髓

紫砂陶的雕刻,既非一般的雕刻,也不同于漆雕、木雕、碑文铭刻利陶瓷刻绘。它是在紫砂陶坯凹凸不平、多角线条等复杂造型上进行刻画。诚然,书法和画在紫砂工艺中占据最后一道工序,其题材选择与笔法,与国画相似,有书有画,还有款识印章,但布局略有不同,需根据各种造型分别施艺,要求清晰而层次分明。一般都是先在陶坯上书写,然后依著字画雕刻。刀法则可归纳为“划、竖、撇、踢、捺”五个字,其中每一种都有特定的使用方法。

紫砂陶器的装饰艺术技法主要包括印刻(双刀正入法)和空刻(单刀侧入法)两种。此外,还有一些涩刀、迟刀、留刀等金石用刀方法。在印刻中,由一般的工人进行,而空刻则需要经验丰富的艺术家或熟悉此项技术的书画家亲自操作,他们首先确定大体轮廓,再以斜刀代笔,以显示出迹外传神之韵致。

至于陶器上的款识,则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干坯刻款是泥坯基本乾燥后用毛笔书绘墨稿再用钢刀依著笔划进行;写泥刻款是在泥坯含水量约20%时,用圆钝铁笔或竹刀进行;湿泥刻款是在泥坯近乎乾硬状态时,用锋利钢刀;描边剔泥是先描出轮廓边,再挑去其中部份。

这些手法能够产生特殊效果,将中国各类艺术融于一体,使得作品具有民族特色,并展现了高雅风貌。题材广泛,从山水到人物,从花鸟到博古,每一种图案均可作为素材。而形式更是丰富多样,可以运用正草隶篆钟鼎石鼓等各种书体来表现,或图文并茂,或情趣皆有,体现了构图严谨且参差互异,是展示精髓的一种方式。

然而,不仅仅将书法绘画金石图腾搬移到器物上是不够的,即使最成功转移摹写也只能算是一种高超工艺装饰。不论哪位名家的作品,只要不加经营,只以习惯内容形式去装饰,就不能算作成功之作。

徐秀棠大师曾说:“我在饰壶时,要随壶撰写切茗切壶切情的铭文,以及寻求逸趣横生的款识以外,还得考虑入壶入铭入格的事宜。”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陶具艺术价值。他认为,这不仅要注重形式与内容,更重要的是作者文学素养及人格气质全面表现,因为表现形质的手段只是表象,而写神才是本质也是水平标准之一。所以,一把茗壶配上得体腳本就能成为佳作,在闲暇时品茶赏壶,便能感受到意境,并理解文人的对茶道钟情及对沙壶珍爱以及对这门艺术颂扬之心。这便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好作品所带来的享受。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