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壶友抱怨说,他们买的紫砂壶,壶身光滑,但到近壶口处有明显的划痕和颗粒感,这是怎么回事呢?有的新手甚至担心是不是购买到了瑕疵品,其实并非如此。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归咎于现代紫砂壶中增加的一道工序——整口工序。
在紫砂制作中,烧制时由于泥料或制作技艺等因素导致的收缩不一致,使得出窑前严密通转的壶盖,在高温下变形后与壶口难以完美结合。这就需要通过整口工序来解决问题,即在烧制后的打磨处理,将多余部分磨平,并抹上相同种类的泥料再次烧制,以达到严密且通转的效果。
然而,有些壶友并不喜欢整口工序,因为它会破坏原有的明针质感,露出了砂粒和气孔,即使重烧也会留下色差。普通紫泥或段泥颗粒较粗,则整口后的痕迹较为明显,而朱泥大红袍或目数较高的紫泥则相对细腻,痕迹不那么明显。实际上,这些划痕只是暴露出的紫砂颗粒感觉,与作者技艺无关。
许多人认为整口就是作者技艺不到位所致,从而需要修整,而且觉得这破坏了一个完整美观的手工艺品。但其实,这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技艺问题。在现今市场上,大部分消费者将密封性良好视为一把好的紫砂茶具标准,因此,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内,对于此标准不断调整和追求,最终形成了如今常见的一道工序——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