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莲花的生辉中,藏匿着佛心的虚冠。汪寅仙老师曾如此赞美这款壶:“顾老对此壶的工艺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内到外,每一处都透露出他在方器制作上的卓越技艺和严谨态度。这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超越前人的精神之作——僧帽壶。”
僧帽,这个名字就如同它所承载的文化一样,充满了敬畏与圣洁。从元代开始,它以瓷器为载体传承至今,以紫砂器为媒介,更显得庄重与神秘。
紫砂中的僧帽壶,又分为三大类:第一种是高僧帽壶,其特点是鸭嘴形流、口沿上翘,具有强烈少数民族风格;第二种是李茂林款式的僧帽壶,流长直、嵌盖,有明清篆文铭记;第三种则是时大彬款式,五瓣莲花延伸至口沿,是此款壶型的一个里程碑。
从时大彬到李茂林,再到今天,僧帽壶一直是一项难度极高的手工成型技法。其一,全手工制作需要扎实的手工基础功夫,对干湿度把握精准,不易开裂变形;其二,对造型理解领悟十分重要,要避免刻板和绵软感,使之失去骨骼精神。
然而顾景舟仿制时大彬的僧帽壶,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制工精细轮廓端正,与古器相传并赋予新气象。在他的作品中,“矮僧帽”尤为突出,其轮廓清晰锋芒内敛,每一个部分自然贴合立面挺刮节奏紧凑浑然一体。此外,他还特意加钤“景记”印,以示不愿将此作品利用蒙骗无知者,是老一辈紫砂大师高尚人品和道德的一种表达。
今日我们见到的各种各样的僧帽 壶,每一种都有其独特之处,无论圆或六方、高或矮,都蕴含中华民族璀璨文化,也折射出中国佛教文化和历史文明匠人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