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胎质的颜色分类主要包括灰、灰黑和灰白三种,根据断面颜色的不同而定。其中,灰胎是钧瓷最为常见的胎色,从古至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因为钧瓷采用了禹州当地特有的原料配制泥料,其中含有铁质,这在还原气氛下烧成时,使得胎色呈现出一种“香灰”的特殊效果。如果泥料中含铁量较多,则形成的是深一些的灰黑胎;如果含铁量较少,则会得到更浅一些的灰白胎。
此外,钧瓷在生产过程中,也有一种独特的手法,即在釉面的底部露出的部分,有时候会涂上一层芝麻酱色的釉,这样的技艺不仅增添了作品的美感,而且也体现了工匠们对艺术细节处理上的精心考究。这种技法通常用于那些胸足或腹部露出的一些区域,以便于观众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作品。
当然,在评估一个钧瓷作品时,其最终评价并不取决于它所采用的具体胎质,而更多的是看其釉面的窑变效果如何。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胎质,只要能创造出令人惊叹的釉面效果,那么这件作品就必将成为收藏家的梦想之作。而且,不同的地土和制作工艺都会给钧瓷带来独特的风格,因此每一件都是一幅独树一帜的情景画。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独到之处,但以传统意义上来说,仍然认为以传统技术制造出来的人文关怀与历史积淀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