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5年国际妇女年开始,全球庆祝国际妇女节,彰显了普通女性争取平等参与社会的传统。1997年大会通过决议,鼓励各国选择一年中某一天作为宣扬妇女权利和世界和平的日子。这项倡议促进了国家法律对男女平等的支持,并提升了公众对提高女性地位在所有领域的紧迫性认识。
1857年的3月8日,在美国纽约,一群服装与纺织工人举行了一次抗议活动,反对苛刻的工作环境、长达12小时的工作时间以及低微的地位。尽管遭遇围攻,但两年后,这些女性又组织了第一个工会。
1908年的3月8日,15000名妇女在纽约市集会,以缩短工作时间、提高报酬和选举权为口号,她们提出了著名口号“面包与玫瑰”,其中“面包”代表经济保障,“玫瑰”象征更好的生活质量。同年五月,由于这一运动影响深远,加拿大社会党决定将二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国内外的大型纪念活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当时帝国主义国家试图扩张殖民地时,在1910年的哥本哈根召开了第二届国际劳动者代表大会。这场会议吸引来自17个国家的代表,与会者讨论如何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保护儿童和女性权利,以及争取八小时工作制和选举权。此次会议由德国领导人克拉拉·蔡特金倡导,将每年的3月8日定为全世界劳动妇女斗争之日,从此,“三八”节成为了全球性的庆祝事件,不仅是为了劳动者的尊严,更是推广男女平等意识的一种方式。
1911年,为纪念这场斗争,每个星期五被称作国际劳动妇女节,而1917年的彼得格勒则见证了一场历史性的罢工,当时数千名女子要求改善条件并结束战争,这标志着她们不仅在家庭,也在公共生活中寻求改变。
中国早期记载显示,最早一次“三八”节纪念活动是在1924年,由何香凝领导广州劳动妇女进行,他们呼吁抵抗帝国主义并保护儿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女性力量的一个重要展示,它象征着她们对于更好生活状态及政治自由诉求的一步向前迈出。
1949年12月中央政务院正式将每年的三月八日确定为全国性质的小规模庆祝活动。而自1975年的国际妇女人事年度起,全世界都共同庆祝这个特殊日期——让普通女性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建设当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