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波涛汹涌、艺术市场不断起伏的时代里,民营美术馆似乎也在经历着一场考验。从2002年席挺军竞拍南山路小楼创办恒庐美术馆,到现在,这些曾经风生水起的非政府组织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冷静期。
据统计,我国民营美术馆数量已经占到了总体美术馆数量的三分之一,但这些机构并非所有人都能成功经营。如沈阳东宇美术馆、天津泰达美术馆和成都上河美术馆等先行者,最终因种种原因停业关门。
然而,不少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人们仍然在努力前行。在北京今日美術館、上海證大現代藝術館和南京四方畫廊等地,新的希望正在逐步显现。而一些原来的画廊,如今日之名,“龙”、“二十一世纪”、“宋庄”,它们依旧坚守着自己的道路,一往无前的精神深得人心。
高鹏先生作为今日藝術館的館長,他深知一个好的藝術博物院是需要“養”的。他強調開源節流與品牌建設,這樣才能讓這個非營利性質的事業體得以維持下去。他們透過學術活動吸引公眾支持,並且通過商業合作來籌措經費,以此來實現可持續發展。
對於那些資金充足但還是在逆境中尋求突破的一些新興機構來說,比如龍氏家族旗下的上海龍藝術館或是受地方政策扶持而風生水起的小型私立博物院,它們有著不同於傳統機構的大胆創意與快速發展能力。但即便如此,這些新貴們也無法避免市場寒流帶來的考驗。
2010年的“冷静期”,对于民营艺术界来说,无疑是一次长时间内较为宁静与回味的心灵洗礼,也许这个时候正是我们反思与重塑自己的时候。此时,我们可以借鉴前辈们多年的经验,为未来奠定更加稳固的地基,而不是盲目追求短暂繁荣。毕竟,在这个充满变数和挑战的世界里,只有那些真正理解艺术本质,并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人才会真正站稳脚跟。这场洗牌,或许对行业而言是一次必要且痛苦的手段,却也是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