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皇帝御笔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中国嘉德2017年秋季拍卖会大观——四海崇誉庆典之夜·古代书画《御笔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是嘉庆帝正值亲政时期的一幅十分难得的作品,属御笔上乘之作。诗卷作于于嘉庆五年庚申孟...
嘉庆手书大捷诗背后揭和珅跌倒铁幕
嘉庆皇帝 御笔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 中国嘉德2017年秋季拍卖会 大观——四海崇誉庆典之夜·古代书画 《御笔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是嘉庆帝正值亲政时期的一幅十分难得的作品,属御笔上乘之作。诗卷作于于嘉庆五年庚申孟夏月上澣,纵28cm,横190cm,缂丝包首,并经《石渠宝笈三编》著录,白玉别子上镌“嘉庆御笔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铭。 嘉庆帝长于楷书,得力于皇室严格的文化教育传统。纵观此幅,书法之用笔结体,都与乾隆帝非常类似,虽不如乾隆皇帝的潇洒奔放,但用笔沉稳深厚严谨,结字方正平稳,一丝不苟,气息森严,字体平稳扎实,尽得唐人楷体之精髓,透出深厚的临池功力。此外,诗词森严内敛,字里行间透出嘉庆的深厚学养和王者之风,可谓是嘉庆盛年精整之作。
御笔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 玉扣
那么,白莲教与和珅又有什么关系呢?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随着清军大肆抓捕,川、楚、陕等五省白莲教各分教教首活动也日益加剧。朝廷派八旗、绿营兵前去征剿,权臣和珅应合太上皇好吉利的心理,与前线将领串通作弊,假传捷报,从太上皇手中骗取赏赐,结果清剿劳师糜饷,多次贻误战机。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二,大限将至的太上皇乾隆帝写下平生最后一首诗——《望捷诗》,表达了内心渴望围剿白莲教胜利的极度焦虑与牵挂:“三年师旅开,实数不应猜。轻由误,官军剿复该。领兵数观望,残赤不胜灾。执讯速获丑,都同道首来”。 次日,太上皇龙驭上宾。嘉庆帝遂以不力之责怪罪和珅,即“诏以和珅压搁军报,欺罔擅专,致各路领兵大臣,恃有和珅蒙蔽,虚冒功级,坐糜军饷,多不以实入奏”,改变了白莲教军务皆由和珅及其亲信调度指挥的状况。任用勒保为经略大臣,节制川、楚、陕、甘、豫五省军务。采纳勒宝建议,实施扎寨团练、安民散“贼”,蠲免应征钱粮,撤换、惩办,“坚壁清野”“剿抚兼施”等策略,并收到成效。得知清军大胜白莲教,嘉庆帝欣然挥笔泼墨,于是就有了上面这件《大捷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