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广大尽精微写实之美华辰2017年秋拍中国经典写实油画

中国写实绘画展现给我们一种别样的艺术姿态。他们秉承一种忘我的精神状态,内心安谧沉静,对自己的绘画理想执着,热忱,远离各种现当代艺术,不与时尚论沉浮,不与前卫争锋芒。艺术家们以低调内敛的探索精神,不断创作出一批又一批耐人寻味的写实油画作品,在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历史进程中,写实艺术家们所产生的建构性价值必将随着艺术史的往前迈进日渐凸现出来。而他们对于艺术的学术追求和崇尚的美学境界,使其必将在当代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卓尔不凡。


Lot.20
郭润文 丁晨的肖像
2016 年
布面油画
签名:R.W 2016.5
发表:1、《美术大观》2017 年第2 期,P172,2017 年第2 期,辽宁美术出版社,
2017 年2 月
2、《油画艺术》2017 年第2 期,P10,广西美术出版社,2017 年6 月
展览:1、“可见之诗—中国油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017 年
2、中国写实画派第十二届展。2016 年
出版:《2016 中国写实画派十二周年典藏》P12,吉林美术出版社,2016 年10 月
80×50cm. 31.5×19.69in.
RMB: 850,000-1,200,000

纵观郭润文的油画创作道路,他永远坚持个人化的写实创作方式,构造出一种神秘而沉静含蓄的语言特征。

郭润文油画细节不仅仅是对客观事物直接描绘的细节,而是通过刮蹭、揉搓、罩染等多种手法创造出来的充满斑驳语言符号的细节,郭润文经常提及:“写实油画不是对物象的简单再现或表面描摹,它是一种通过画家对形象的经营、创造达到画面视错觉的抽象构建。”也就是说,具象的画面里要包含抽象的创造与审美,这就是最具个人符号的价值所在。

他的作品语言在具象与抽象之间穿梭,在可见与不可见的场域里取得共生,并在可见与不可见的界限中转换,从而创造出了个人化的“视错觉”。

无数细节关系组成了画面整体,如何取舍、概括、整合细节的方法就是把握画面节奏的根本方法,从郭润文对待视觉表象与本质、可见与不可见的矛盾处理上,我们可以感知到画家的一种特殊情结,这也是我们在他的画面前长久驻足的理由。


Lot.19
郭润文 人物肖像
2006 年
布面油画
签名:R.W 2006.2
35×35cm. 13.78×13.78in.
RMB: 80,000-100,000

写实画派所呈现的面貌既是古典的又是传统的,他的创作源泉来源于西方古典油画艺术,从西方原始美术到古典艺术巅峰的希腊、罗马文明,再到文艺复兴、19世纪的法国学院派、印象派,他们孜孜不倦的从中吸取营养和精华。中国写实画派继承着西方古典绘画的语言传统,并使之接受着东方文明的熏陶。写实画派站立在东方文明的视角,来审视生命,审视自然,赋予了写实主义绘画在中国前所未有的蓬勃生命力和全新的历史意义。


Lot.23
冷军 艾米瑞娜
2017 年
布面油画
40.5×51cm. 15.94×20.07in.
RMB: 800,000-1,200,000

“人在本质上是注定孤独的,人的一生似乎都是在人生浮沉后孤独的自处,孤处者能否超越宿命的结局需要找到独处的意义。希腊哲学家说:孤独即是自由,这里说的是思考与意义选择的自由,也是一种面对世俗定义的拒避。能在孤独中自由思考,感受痛苦或享受寂寞,是一种的境界。”

“冷军是写实绘画的坚守者,他的绘画极尽写实,物象在他笔下焕发出一种特有的生机。在西方曾有超级写实主义绘画,是一种利用绘画手段造出照片质感的作画方式,这样的手法所呈现的结果往往是西方当代社会中现实冷漠的一面。而冷军却是用一种超级写实的绘画方式,创造出极尽逼真、甚至因此而“超真”的图像效果,让人不自觉地走近、驻足,最终是用这种惊人的美感打动观众,感染观众。“

冷军先生是一位超写实风格的油画家,有人把超写实风格也叫照相主义,但是冷军的作品与照相写实有着显著不同的地方,他的作品多源于写生兼图片的参考,正是因为直接和自然交流,所以冷军先生的画有一种照相主义没有的灵光和生命。他的作品很细腻,“质感”是他表现油画艺术的核心,同时也是表现“真实”的关键所在。冷军画中的“质感”与传统中所理解的“质感”有不同之处,他画面物象的“质感”不是对对象的一种简单性的绘画性的模拟,而是一个加工成真实的“存在”。

“油画家不断探索油画技法与表现力的过程即是创新的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画家会对自己的技法、绘画理念作以调整,使其符合当下的思维逻辑和情感承受。在对传统油画技法进行承袭的过程中,画家会去思索该怎样去继承,以所依托的古典技法绘制出属于自己的风格的画作,画家一直沉浸在这种思考的煎熬中,在对自然、人生、生命的体悟中去探寻艺术的价值。写实油画家有着继古开今的勇气和毅力,有着使中国写实油画蓬勃发展的责任和使命。”


Lot.24
徐芒耀 油画工作室系列之一
2014 年
布面油画
展览:中国写实画派十年展,中国美术馆,2014 年
出版:《中国写实画派十年》P98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 年
160×120cm. 62.9×47.24in.
RMB: 8,500,000-10,000,000

视焦距变位—用一种新的视觉方式去看对象从视焦距变位角度方面开始研究,在研究中我有了三方面的发现:

“其一,当我们看某物体时可以同时发现此物为单影,而在同一视线内,前和后的物体均为双影,且部分透明的双影,它既透明又具备所有的明度、色相与形体诸因素。人的双眼位置平行,从而观物时上述的聚焦现象就自然产生了。我们觉察到的现象又为什么不去表述呢?而且,要淋漓尽致地表现其效果,就要采取细腻的具象手法来表现。

”“其二,我们看一个人头部的时候,同时也会发现其按在胸前的手,包括袖子在内的形与色俱在,但是它们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因为手与袖处在视野边缘,由此而产生了这一视觉现象。对于眼前的场面,我们可以选择性地观察。因而,画面上可以某几处部位清晰可见,其余均为朦胧的虚像。处理手法上,可留有最初起稿阶段的痕迹,也可待最终表现效果出现之后,经打磨,存其形虚、色弱与驳杂状,似无又似有。

”“其三,我们从来习惯于运用固定焦点透视法作画,实物近大远小,近清远虚。绘画者必须定点定位,直至作品完成。为什么不考虑移动站位,或者移动脑袋作画呢?英国著名画家佛朗西斯.培根,就是围绕某物移动站位作画的,他笔下的物体均为扭曲、变形状。我深受启发,于是,我尝试转动头部作画,画面就呈现出了另一番景象。总之,我想只要与别的画家看到的不同,自己画面上出现的景况也就不同了。”

—徐芒耀


Lot.21
艾轩 春风得意马蹄疾
2014 年
设色纸本
签名:艾轩 贰零壹肆年
96×90cm. 37.8×35.43in.
RMB: 250,000-380,000

女孩的眼睛是艾轩画作中极具感染力的部分,透过人物的心灵之窗,感受整幅作品深处内心世界的震动,从而引发共鸣和感触。在作品和观者之间建立起一座感知的桥梁,让人们感受最深的就是画中藏族女孩的眼睛,那种晶莹剔透,清澈纯净、充满了淡淡忧郁的眼神和神情,给人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记。

艾轩的作品极具个人特征和绘画风格语言,作品的色调,同样具备标志性风格,特别是冷色调的处理,产生一种独特的宁静悠远而忧伤之效果,流露出凄婉和怜悯的感觉。女孩自尊可爱的眼神、一笔模糊的地平线、洁白的背景,这种画面中传递的生命与现实之间的张力仍旧存在于他的水墨中。他对人物的塑造历经

千锤百炼,其笔下角色尽显巨细无遗的洞察力。

其实看艾轩的水墨会觉得他仍旧是用写实油画的眼睛在看世界,精准的结构关系、几何经验的造型包括光线的运用,塑造出画面强烈的故事感。


Lot.25
庞茂琨 女孩之二
2011 年
布面油画
签名:庞茂琨 2011
背签:女孩之二 160×120cm 布面油画 2011 庞茂琨
展览:“中国写实画派7 周年画展”中国美术馆,2011 年
出版:中国写实画派7 周年大展,吉林美术出版社,2011 年
160×120cm. 62.9×47.24in.
RMB: 1,000,000-1,200,000

庞茂琨不是那种改造社会、济人救世的知识分子,他更为关注的是自己独立的精神探索和文化创作活动,对社会生活的激烈变化和世俗化的文化平庸,采取了一种宽容的淡漠。在与生活保持距离的同时,潜心于自我的人格完善和艺术探索,这属于比较超脱的精神自救。正是这种执着的精神自救中,我们感受到都市文化变迁中段额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

—殷双喜

在国内画坛,庞茂琨以精湛的古典绘画技巧、高雅的画面氛围著称,其因作品风格不断创新,题材丰富而备受瞩目。他一直致力于古典油画艺术语言和形式的超脱创新,绘画风格分为几个阶段:早期创作阶段中的彝族系列是他对古典注意艺术语言的探索,如1983年《苹果熟了》中,庞茂琨将西方油画技法与中国典雅的艺术精神相结合。90年代的社会现实—对西方当代文化狂热追求后的迷茫与“世纪末”的焦虑,使得当时的文艺创作也处在一种“主体缺席”的状态,作品多体现为一种无厘头与感性经验的传达,在庞茂琨90年代初的作品如《偶然的弦音》、《室内歇闲》中能看到这种状态的流露。1997年后,他开始转向新媒材的实验,暂时放下具象描绘,转而强调深层次的主观情感细腻且直观的传达,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梦魇》系列。进入千禧年后,社会景观日新月异,光怪陆离,荒诞不经,在这种语境下,艺术家开始尝试新的艺术元素和主题,比如《虚拟时光》系列中,他剥离了现实场景,塑造了一批具有迷幻色彩的。《镜花缘》系列中,古典写实主义的人物形象与深沉却富有冲击性的颜色交织在一起,营造了唯美又焦虑的状态。千禧年之后,庞茂琨开始逐渐将古典主义创作进行衍生、提炼,实验,不断思考和求索,摆脱了古典绘画的评价体系,不断更新自己的艺术轨迹。

作品《女孩之二》曾参加2011年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写实画派7周年画展”。这幅作品中,女孩红色的裙子和鞋子相互呼应,凸显了画面的主题。红色本身昭示着活力、热情,在画面中隐喻了女孩的青春活力。虽然画面的构图单纯简洁,但纯度较高的红色在灰色的背景中反而造成了一种视觉上的突兀感,用强烈的颜色对比引起观者注意。在2010年之后,庞茂琨的作品开始强化景观的置换和再造,突破传统架上绘画的叙事性,这是对自身创作的颠覆和解构,也开辟了全新的创作可能。


Lot.22
王沂东 红盖头·乡村游戏之三
2017 年
彩铅素描
签名:王沂东 Wang yidong 2017 年
钤印:王沂东印
附:艺术家开立及亲签之作品保证书、艺术家签字视频及防伪档案
50×74cm. 19.69×29.13in.
RMB: 180,000-280,000

王沂东是当代中国最具实力的写实油画的代表艺术家之一,也是中国油画界的领军人物。其艺术作品主题以山村的人物和景色为主,描绘乡村社会的景象,作品中透漏出其对故土沂蒙山的浓厚情感。

在王沂东的画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机械时代的轰鸣,多是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他的作品带有着沂蒙山童年生活的印记:朴实的房屋、金黄的草垛、白色的旷野、纯净的姑娘、新娘脸上的胭脂。“红嫁妆”、“大棉裤”、“免裆裤”、“红盖头”等视觉语言符号,散发着农村题材的独特美感。王沂东将这些元素表现在作品中,构建出一个乡村社会的图景,讴歌赞颂纯粹的精神。王沂东一直坚守着乡村题材和民间趣味,从八十年代的《蒙山雨》到九十年代的《闹市》到近年来的《太行喜事》,一直没有离开这一主题,王沂东将生活经历与艺术创作题材取向相结合,使得其作品有源源不断的内驱力和深切的感染力。

作品《红盖头·乡村游戏之三》是艺术家最新的彩铅作品,传递的也是乡村社会的朴实、生趣和活力。画中的三位女子娇俏活泼、明眸善睐,正是韶华大好的年纪,她们出于对于婚姻的好奇、兴奋与期待,因此张罗起衣服道具,做着流轮扮演新娘的游戏,她们的一个眼神、一次掀起红盖头的动作,都充盈着浓浓的少女气息。艺术家用彩铅细腻的笔触,着力塑造了姑娘的面部表情和姿态,虽为素描单色作品,却层次丰富,透出融融的暖意,传达出了乡村生活的单纯与美好。“红盖头”作为隐喻物,并没有抢占画面的主题,而是在画面的中间位置,包围着画面的主要人物,艺术家采用了三角形的构图,动静结合,表现了姑娘们娇憨的天真与活力,如一幅年代画卷一般,再现了乡村少女们的闺中心思和对成为新娘的期待,是艺术家精湛的素描功底的展示。


Lot.26
翁伟 禅椅
2004 年
布面油画
签名:翁伟wengwei2004
背签:翁伟2004 年 130×89cm
130×89cm. 51.18×35.03in.
RMB: 180,000-280,000

翁伟喜欢把自己的画比照为话剧,理由是戏剧比电影更接近有知识准备的人群,也就是“小众”。告别大众趣味,以和自己有相同审美趣味的人群为创作对象,甚至以她们为图画蓝本、把自己置身在自我认同的价值体系当中,画里弥漫着这个时代典型的“中产阶级”情调。这很容易让人产生这样的印象:他的画努力和“空洞的闲适”打成一片,不过翁伟自有解释,他在“空洞”中找到那些肉体的存在依据:这是她们真实的性状。如果把画里的人物换成农妇、背景换成乡村,违背的是他的既成趣味,也违背他发自内心与趣味互为表里的真诚,按他自己的说法,他熟悉这类人,有“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情共鸣。都市的、女人的幽雅落寞在很长时间里占据了翁伟的主题。

在翁伟导演的静态“戏剧”里,女人们用恒久的毅力保持身体姿势,眼睛牢牢地看着它们有兴趣的方向,她们想什么,没人知道。假如有人喜欢在绘画里寻找深刻的含义,也可以把这种状态看作翁伟式的“女性哲学读本”。事实上,在古往今来的油画范畴里,画家的隐秘思想消解在他的图画里,人们习惯猜谜一样破译出自以为是的“主义”。说穿了,这仅仅是一种看画的怪异趣味。面对说不出是什么主义的绘画,还是由着眼睛的引导,做习惯意

义上的欣赏者最牢靠,因为美—或者说得严重点—艺术的感染力从来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翁伟所擅长的写实油画技法可以毫无遮拦地直取想要表达的目标,这就使得他有足够的精力去打磨自己的艺术。翁伟对绘画的见解和有超乎寻常的道行,从他走过来的这条路上看过去,他迟早会使今天只是萌芽的“女性哲学读本”变成一本有分量的大书。


Lot.27
李晓刚 潮
2015 年
布面坦培拉
签名:晓
背签:李晓刚.2015 作
162×130cm. 63.78×51.18in.
RMB: 850,000-1,200,000

1989年,李晓刚放弃了歌剧团的工作去日本、意大利游学,如古典时期的学徒一般,在工作室、修复工房中研习坦培拉技法,修复壁画。在临摹了大师的作品之后,李晓刚为自己的艺术创作找到了新的坐标—运用坦培拉进行艺术创作。坦培拉画法对于光的捕捉更加细腻,更利于写实风格的创作。当今时代用坦培拉进行大尺幅绘画的人已不多,因为坦培拉对于绘画材料的要求较高,对于温度、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李晓刚却深谙此法。

二十年前李晓刚的作品《湖畔》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在当时以宏大主题风靡的全国美展中,李晓刚表达个体关怀和人本主义精神的作品带来一股清新之气,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的他并不缺乏对于宏大视角的控制能力,在大尺幅的作品中,李晓刚并没有用景、人、物的堆叠来营造氛围,而是用细腻的光影和色影烘托气氛。《泸沽湖的传说》是李晓刚的成名作品之一,画面淡蓝色调,人物神秘圣洁的装扮、的悲悯的情态,远方宁静的风景仿佛昭示着这是一个存在于现实之外的空间—时空仿佛在这一刻静止,只留下茫茫的悲怆之感。

《潮》这幅作品是画家2015年的创作,表现了芭蕾舞女孩的休息间隙。女孩的五官精致,肤如凝脂,姿态放松自然。画面背景深沉厚重,背景中“门”的形象是艺术家在其他系列作品中也描绘过的、艺术家故意在背景中营造了斑驳之感映衬着这扇门,似乎暗示画中的时代是古典时期,而女郎现代的装扮又让人心生疑惑,不禁感叹画面营造的时空错觉。艺术家高超的坦培拉技法依旧隐藏在画面的细节中,并赋予作品以威尼斯画派静谧高贵的气质。整幅作品仿佛文艺复兴时期的遗音。

看李晓刚的作品我们会惊异于画面的平静与静谧,时间仿佛在画面中停止,他并不刻意描绘宏大的叙事情节,也不尖锐地表征社会问题,而是借助画面传达他的“心象风景”,李晓刚的画面中有对世界的个体表达,但是画面对于情感的描绘是浅尝辄止的表达,是节制性的,这种表达方式使得李晓刚的作品平静而深沉。李晓刚的作品仿若喧闹的尘世中的诗篇,让观者在他的画面找到久违的宁静。


Lot.28
莫大风 夏至青龙桥
2017 年
布面油画
签名:莫大风
背签:《夏至青龙桥》莫大风 80×160
80×160cm. 31.5×62.9in.
RMB: 380,000-450,000

莫大风的画面有一种宏观的视角,并不是他偏爱名山大川,而是其画面中的深邃辽远总能在欣赏的那一瞬间,攫取你进入画家营造的诗意而苍茫的景色。他克制着自己情绪的流露,在创作中他仿佛一个朝圣者,虔诚的描绘着这些景色。画面的情与景都恰到好处,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度,观者在这个精心安排却毫不刻意的景物中感受自然之美。莫大风的作品中渗透了古典主义的静谧与情思,时间之船仿佛在他的画面中搁浅。

《夏至青龙桥》是莫大风创作于2017年的作品,画面描绘的是青龙桥火车站一处景色。青龙桥是一座百年车站,至今仍保留着百年前的运营方式。莫大风的画面里有关现代性的文本符号几乎从不出现,因此在这幅《夏至青龙桥》中,画家对这座百年车站的描绘,聚焦在斑驳的墙、年代久远的铁轨,和树下的瓦房。唯一代表现代性的小轿车,也被画家安排在很远的地方,几不可见。

画面构图为横向,画家借助纵向蜿蜒的铁轨打破横向走势。在偏暗色调的画面中,已经泛白的墙体成为为数不多的亮色,齿状的墙头也暗示了,这是一座长城脚下的车站。


Lot.29
施本铭 老宅
2009 年
布面油画
签名:本铭.09
背签:老宅 2009. 施本铭
60×50cm. 23.62×19.69in.
RMB: 80,000-120,000

施本铭在80年代初的乡土艺术潮流,乃至八五美术新潮中,都是美术界的弄潮儿,其作品中对生命意识的强调和人本主义的探讨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乡土时期”开始,毛时代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符号被重新思考。“八五时期”西方文化冲击艺坛,在当时文化巨变的语境下,包括艺术家在内的许多知识分子都处在迷茫之中。艺术家们开始尝试新的艺术语言,其中也不乏放弃架上绘画,追求新艺术形式者。至今,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如火如荼之时,架上绘画曾经独挡一面的影响力已逐渐被其他艺术形式所分担,前卫性和先锋性似乎占据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主流。然而在经历了十年代转型的阵痛后,施本铭依旧坚守在架上绘画的阵地,他认为艺术不只在内容和形式,更在于内涵。除了语言形式与绘画技法,他将其深厚的艺术阅历与学术涵养都融入其画作之中,显示出独特的精神价值和创作风貌。

施本铭的创作主要由人物画和风景画构成。其人物画从《布里亚特妇女》、《众生相》到《红酒》、《网眼》,画面从背离学院派传统美学观的原始主义,逐渐转向人物的细腻刻画。施本铭在创作中一直在艺术语言上求索,在艺术风格上转变,然而画面始终都不缺少人性的表达。他的风景油画则延续了其原始主义的张力。不同于人物画中风格的多变性,他在风景画创作中一直处在放松的状态,其风景作品中多样的自然元素和人文样式,丰富了他创作中多元的表现空间。

《老宅》是施本铭于2009年创作的作品,体现出艺术家经历了“乡土时期”“八五时期”,游历了各地之后,回归本土的一种状态。《老宅》这幅风景小品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构图沉稳,笔法松快。作品并没有着力突出风景画强调的“空间感”,而专注于描绘老宅的“古”,与绿植的“新”,整幅画面中深赭色虽然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然而艺术家精心安排,用绿色贯穿画面,让老宅透着新意。在施本铭的风景创作中,少了其人物画中的精细,而多了一份文人画的逸气和豁达。施本铭的架上绘画作为新人本主义艺术的最佳创作先导,逐渐展现了恒久弥新的强大生命力。


Lot.30
曾传兴 百合
2013 年
布面油画
签名:曾传兴 2013、12 宋庄
出版:《新视觉》 第十二辑 p106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17 年
120×90cm. 47.24×35.43in.
RMB: 80,000-120,000


Lot.31
默涵 天才的故事NO.2
2017 年
布面油画
签名:默涵2017、6 MH
50×40cm.
RMB: 50,000-80,000

通过绘画去表现自我心灵的成长和转变,对艺术创作的认识一直在变化,每一个创作的阶段都会按照既定的目标去攀登,一直走在路上,一直在向前迈进。随着思维和视野的开阔和延伸,特别是在当今信息极具膨胀的时代,外界信息的选择和判断越来越成为一种定力和能力,所以,艺术家选择了那种最具挑战性的去挑战自我,争取保持一颗安静的心,不浮躁,不迷失,不气馁。


2017北京华辰秋季拍卖会

现当代艺术专场

预展:2017年12月13日—15日

拍卖:2017年12月16日上午10时30分

地点:北京伯豪瑞廷酒店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