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球艺术品交易额中,中国占据领先地位,其市场规模达到了40%,这几乎相当于美国和英国市场交易额总和的两倍。中国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艺术品市场,其中北京在中国的艺术品交易额名列首位,紧随其后的是香港、上海、杭州和济南。7月,在北京举行的一场文物艺术品交易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北京市商务委主任卢彦引用法国著名拍卖网站发布的年度报告时披露了这些数字。
卢彦介绍说,在2011年的情况下,北京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高达514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占全国文化艺术品拍卖成交额的89.3%。这一数据明显反映了北京在艺术品交易领域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通过多年的努力,北京逐步形成了一批品牌化、规范化的拍卖企业。目前,该市共有3A级资质拍卖企业12家、2A级拍卖企业29家以及21家拥有A级资质的机构,这些比例分别占全国同类机构数量的大约12.9%、6.56%及2.65%。知名的文物拍卖企业如中国嘉德、保利及瀚海等已经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的重要力量,它们在各自领域均享有盛誉。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指出,由于近年来该地区文物艺术品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情况,以旧工艺品展销、中式古董店铺经营与专注于古玩、高档珠宝销售的小型商店为主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国内最大的文物展示交流平台,并且形成了庞大的文化创意产业。此外,还有一些规模较小但以销售珍贵手工艺作品为主的小型零售点,如潘家园等,每个都承担着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定作用。
孔繁峙表示除了这个繁荣的事实之外,从2011年开始,该市共有63家文物商店,其中11家是国营,而其他则属于民营。这类商店每年的营业收入约为10亿左右。而此外,还存在一些规模稍微大一点但以出售古董、高端珠宝及旧书籍为主的小型贸易中心,如天雅等,有20多处这样的地点,每个都聚集着数百户经营者,他们共同创造了一个价值40亿人民币的人口流动网络。
孔繁峙进一步指出,这种迅速增长的事实已然转变成为促进本地文化活动以及相关服务业扩张的一个关键因素之一。在这过程中,不仅仅是具体商品本身,更包括诸如鉴赏课程讲座、新产品展示图录出版发行等众多配套服务,以及金融支持旅游咨询运输餐饮娱乐住宿等广泛领域,都得益于不断壮大的行业链条带来的刺激效应而获得提升。
最后,在会议上,与会者还听闻到来自中国拍賣協會會長張延華关于中國藝術市場發展狀況,他透露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於2010年中國藝術市場整體創造超過8億元人民幣之税收,這一數字遠远超过证券业(19.77万元)和银行业(12.28万元)的平均税收水平,被公认为一种极具影响力的行业成功案例。在这样的背景下,无疑对整个国家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