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瓷器的宝库中,仿钧和真钧并存,各有千秋。今天,我们要谈的是“炉钧”与“卢钧”,这两个名字虽然音同,但实则分属不同的概念。
"炉钧"是一种特殊的仿钧,它始于清朝初期雍正乾隆年间。这是一种二次烧成的工艺,在传统宋式釉面上加上了新的釉色,这就像是在一件精美的手工艺品上加了一层新鲜的绘画。这种工艺使得釉面上的颜色更加丰富多彩,有金红斑点颗粒者称为“晕炉”,无金红斑点颗粒者称为“素炉”。可以从《南窑笔记》中看到它的记载:“一种火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细心观察传世作品,可以证实这一特征。
另一方面,“卢钧行业”始于清朝后期光绪年间,由神后镇卢氏兄弟首创,他们利用风箱小窑、还原高温烧制,这种技艺也被称作“炉窑”。由于出自卢氏艺术家之手,所以又被称作“卢钧行业”。
最著名的是卢广东先生,他创造了许多名贵作品,如折沿盘、乳罐等,还有一对青绿挂红色的桃子,被开封群古斋花重金400块大洋收购。当时人们说:“禹县神后镇艺人 卢广东、卢广文等兄弟,善仿宋式釉面刻花,以假乱真的技巧。”因此,当时有人谨慎地提醒大家:“谨防假冒伪劣的小商品,小心上当。”
总结来说,“炉钧”和“卢钧行业”的不同之处在于产地(南方景德镇与北方)、年代(雍乾时代与光绪时代)、工艺(以赤土为胎质且采用特殊釉变),造型以及其独有的审美风格。
尽管它们都是模拟古代宋式瓷器,但每一种都有其独到之处。“炙热如火”的浓烈色彩,以及那几分不羁自由精神,都让这些艺术品成为瓷器史上的宝贵遗产。哪一个更优秀?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因为它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和历史阶段,而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欣赏它们,并从中汲取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