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盆如梅静默中藏千种菜

冰霜铸就梅花,独自江边雨中绽放。能唤醒千年的春意,让天地间生辉。

我对梅的喜爱源于其坚韧不拔的枝条、微小而精致的花瓣,以及散发出的清雅芬芳。这份深情促使我创作了《喜梅》壶。壶身呈红色,小巧玲珑;紫砂把流钮则以细长的梅枝为灵感,绿色的梅花点缀在其中,反映出我的心境。在此基础上,我又推出了《寻梅》壶。这次壶身采用了一段风化老树桩造型,上面刻着年月累积的痕迹和凹槽,但新枝却悄然探出,这正是梅花生命力顽强的一现象。我常被这力量所打动,对它赞叹不已,它成为了我内心世界中的那一朵永恒之美,是我想传达的情感与信息:生命之美、希望之美。

每当静坐观赏这只壶,我会感到欣慰,但同时也有一丝遗憾,那是一些未能言说的东西,一些未能传递的心声,就像鲠石般难以吞下,使得我夜不能寐。于是,我决定继续创作,以更好地表达我的“梅”——傲霜斗雪的作品。主题明确后,我运用紫砂工艺,将壶身设计成老树桩形,以增强其粗犷有力的气质;壶盖上嵌入一小截弯曲挺拔的枯枝,并点缀着几朵嫩蕾,为老枝注入新生;弯曲拱起成为实用的壶钮,又显得既优雅又实用。此外,还有一段干涸枯萎的小枝,被巧妙地改造成了水流状,从中仿佛流淌着甘甜清泉。

至于设计壶把,最费心思的地方之一是如何将“提梁相呼,松风竹炉”的理念融入其中。一日忽然悟到,用提梁作为壶把,不仅实用,也符合主题,便立即尝试制作。当初疑虑重重,如今看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个设计成功了,每个皱纹都经过艺术加工展现,而在几乎死亡边缘尚存活力的旧木上,却悄无声息地出现新的生机,这样的技艺手法如同画龙点睛,使整个作品更加完满。

最后,在品味这一系列作品时,我总结了自己对于“梅”的理解以及对生活理想的一种体现,同时也解除了自己关于“梅”的情结。我相信,无论是在何种环境中,只要有这样一朵普通而又非凡的小黄花存在,便足以让人忘却烦恼,让人心怀感激。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