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现代化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追求效率和速度成为了社会的主要动力。然而,这也导致了对传统手工艺品质和精细度要求下降。在中国古代,景德镇就以其精湛的手工艺技术而闻名于世,没有依赖高科技,只凭一颗匠人的执着与坚持,就创造出了七十二道制瓷工序,让后人学习借鉴。
景德镇制瓷不仅要从山中选取瓷土,还要通过火烧开裂来分离矿石,然后用羊角镐、锄挖掘出矿洞。由于这些矿石多藏于深山,因此运输工作极为艰巨,需要人力肩挑到河边水碓棚进行处理。在那里,大块的瓷石被打碎成拳头大小,以备使用。
在水碓棚中利用落差冲击 碓轮,将粉碎后的瓷石淘洗直至得到浓缩的泥浆,再经过几天时间沉淀,去除粗渣,最终得到稠密的陶土。这一步骤称作“白不”,是制瓷原料的一种初步加工。
除了自产之外,从安徽祁门县进口的同样优质白不,也通过江水运送到景德镇出售,有专门的小贩经销此物。对于釉灰,则需将乐平产出的青白石与凤尾草混合再烧炼,便可获得釉灰,与陶土混合调配成不同比例之釉汁,以适应不同产品需求。
制作陶器胚胎时,都需装入匣钵内以保持洁净并防止破损。匣钵制作用的泥土并不需要过细腻,只需能拉成型即可。一旦完成便晒干旋削光滑再放入窑炉空烧一次,即称“镀匣”。只有经历了这一过程才能够结实耐用。而且,在做好之后还必须由主管的人验收尺寸厚薄等标准是否符合要求才能被送往御窑厂贡献至皇室之中。
在开始制作之前,“白不”首先须敲碎浸泡,再搅拌成泥浆,用木耙去除铁质,并反复过筛两次,使其呈现出浓稠状态,可以揉捏形成团状存放陈腐,是最基础但又重要的一步。此外,每一步都要求极高的情感投入和精心处理,无一不是传承了一份宝贵的心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