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亦称五色土,其颜色之丰富足以见得。然而,这种泥土在烧制过程中,只能呈现米黄、红、紫三种基本颜色,划分为本山绿泥、朱泥和紫泥。原矿中的金属氧化物是导致这些颜色的显现,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铁的氧化物。正是由于氧化铁含量的不同,本山绿泥、朱泥和紫泥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外观。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同一种紫砂泥,如果烧制温度和环境有所不同,它们所呈现出的颜色也会发生由浅至深的变化。这与烧制过程中温度升高以及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有关。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条件下,铁的一种形式(三氧化二铁)逐渐减少,而另一种形式(氧化亚铁)的存在增加。前者呈现出红褐色的光泽,而后者则带来黑色的阴影。当烧成品完成时,它们呈现出来的是这两种状态相结合后的综合效果。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当铁含量低于0.8%时,产品将呈白色;1.3%左右,则可能会看到灰色的光芒;当其达到2.7%时,就开始出现淡淡的轮廓;5.5%以上,便可见到淡红色的边缘;而8.5%及以上,更显得鲜艳且浓郁,为深红色提供了基础;最后,当其超过11.5%,便达到了最终成熟状态——那是一抹令人赞叹的大理石般的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