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铃猪笼草(N. campanulata,拉丁语中campānulātus表示钟型)是一种独特的热带植物,它拥有与众不同的风铃形状捕虫笼。这种捕食者专为婆罗洲而生,然而1983年的一场森林大火威胁到了其原产地的生存。目前,我们仍然不确定这类植物是否能够在其他地区找到或是已经走向灭绝。由于缺乏数据,风铃猪笼草被列入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单。
风铃猪笼草的外观特点包括短小圆柱形的茎,以及4mm厚,可长达20~50cm。它的叶片革质无柄,呈剑形至披针形,最长可达12cm宽至2cm,有着圆形略盾状尖端,并且包裹住茎部。此外,每片叶子上有两边各两到三条纵脉,但羽状脉不明显。捕虫笼较短且硬,不超过4cm,而它们独一无二的是一种钟型,可以达到10cm高、5.5厘米直径,用以捕捉猎物。在这些捕虫器内,只有下四分之一部分由腺体组成,其余则是窄唇和盖子构成,这些结构都用于吸引猎物并将它们困住。
此外,风铃猪笼草主要在地面生长,而且通常会从一个根源产生多个生长点形成丛生的群落。这类植物适应潮湿环境,在海拔300~500米处繁衍,其中常见于石灰岩壁上覆盖着青苔的地方。
尽管有一段时间人们担心这一品种可能已经消失,但1997年,一位研究人员李晨在沙捞越古农姆鲁国家公园重新发现了这株珍稀植物。这使得我们对这个世界上的生物多样性保持了一份希望,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继续保护那些濒临灭绝的物种。
关于分类学家们对于风铃猪笼草与苏门答腊特有的无刺猪笼草之间关系的问题,还存在争议。一方面仓田认为它们非常接近,但另一方面其他学者并不认同,因为它们的地理分布不同以及栖息地也有所差异。而现在,我们认识到每一种生物都是独一无二值得尊重和保护的宝贵财富,无论它是什么样子或者它生活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