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真想把紫砂收藏得像万物为刍狗一样

泥料:泥优火好,壶必美

在众多的泥料中,“紫砂”这个称呼并不准确。除了紫色之外,还有红泥、黄泥等不同颜色的泥料,而历史上的宜兴优秀制壶艺人则能精选出最适合制作壶器的材料。就如同木材中的高级品质,如小叶紫檀和海南黄花梨一样,都是珍贵的材质。

一旦经过千度烧制后的壶,我们便可以从其表面光泽来判断原料的优劣,如若有金属氧化物成分,则表明其质量不错。好的茶具,不仅要坚硬,而且在实用性上能够沏出纯正的茶味。

造型:“怪”并不一定美

近五个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宜兴壶名家创造出的各种壶式极大丰富了世界陶瓷艺术。宜兴壶可分为“光”与“花”,将瓜果李桃、梅兰竹菊乃至升、斗、桶、磨等民间器物都一一表现出来。而今日由原紫砂厂背景艺人制作的新款壶型,有着独特而个性的设计美感。此类工匠在几位前辈制壶大家辅导下,将四百多年的技艺传承下来。但也有部分民间工匠尽管擅长,但作品却偏向于“恶俗”。那些自称是“怪”的才算是此类。

做工:标准不在粗细

从手工艺角度看,制作宜兴 壸犹如制作木工家具。一句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优秀艺人的工具几乎全由他们亲手打造。在他们所做出的作品上,都能体现出是否能工巧匠或笨拙无功。在收藏时应搞清楚每位名家的特色及擅长领域,比如王寅春擅长金纹器,顾景舟模仿历代名家的风格,而朱可心则擅长花形设计。

然而,在收藏中难以捉摸的是,即使看似较粗糙的手法,也可能来自于名家高手。这一点体现在吴云根晚年所作两把具有特殊气息的人参茶盏,以及程寿珍那著名的掇球形状,以一种自然随意但又别有一番韵味的手法进行雕刻。这说明精细与粗糙并非绝对,对同一位知名艺术家的作品来说,并不能简单地用精细与否来衡量其价值。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借助车床刨床等机械设备加工而成的产品,这主要是由于市场上对于严丝合缝的小巧盖子的推崇导致。此时已有专业户开始生产整口盖作为商品销售。

最后,无论美观、大理石还是良好的使用效果,最终还需依靠窑火调配得当。如果火候恰到好处,那么这些都会反映在产品上,并且在沏茶过程中也能清晰展示一个品质更佳或者说更接近完美状态的事实。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