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窑青瓷的历史悠久,体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与独特性。在社会交流中,它展现出文化底蕴。瓯窑位于浙江南部,以温州为中心,主要分布在永嘉、乐清一带。这里东临东海,南邻福建,西北面是括苍山区,瓯江、飞云江由西向东直入东海。
据考古资料表明,从商周晚期温州瑞安一带的墓葬中就有原始瓷出现。东汉晚期,在永嘉县罗东乡箬隆村后背山窑、小坟山窑等地,都发现了从原始瓷过渡到成熟瓷器的窑址。这说明了早期瓯窑已经开始生产陶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瓯窑进入一个成熟和发展期。此时的器形丰富,有很多造型与越窑相似,同时又表现出特有的地方风格。常见器型有壶、罐、瓶、碗、碟、杯等。此时纹饰也逐渐丰富,不仅水波纹和印花斜方格纹,还出现莲花纹和点彩装饰。
隋代至唐代早期,是瓯窑的一个低谷期,其产品胎体灰白釉色青黄开片细碎。但到了晚唐至五代时期,瓯窑再次迎来一个高峰,此时其釉色青淡或青黄釉层滋润如玉;胎体细腻且坚致。五代时期的胎体更加细薄,一些小型器物增多,并且造型更加精巧。
宋代,这个地区作为对外贸易口岸,对外贸易的大量增加促进了其发展。此时还有一些新的产地诞生,如泰顺文成苍南乐清山区的小规模白黑陶厂,他们也生产了一些产品并出口到国际市场。
今天,我们可以从龙泉窑产品中找到越衰落后的越、新兴起但最终走向衰落的地婺州以及曾经辉煌但现在已然不复存在的地远东西两大浙式陶业——越、中之三大都城之一——浙江省内各类遗迹,这些遗迹是中国传统工艺绵延不绝的一种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