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陶刻艺术,乃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壶上金石文化”。据记载,紫砂陶刻自元末明初即有铭刻,但仅为零散记载,无从考证。明代蔡司霑《荠园丛话》中提到:“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有‘且吃茶、清隱’草书五字,知为孙高士之遗物,每以泡茶古雅绝伦。”孙高士,即孙道明,以其居名“且吃茶处”,开创了紫砂刻书之先河。至明万历年间,紫砂器壶底刻款风行一时。大彬制六角壶,有二行楷书“万历丙申年时大彬”及“一林清茗,可沁清脾”等款识。
然而当时的铭刻仅限于制壶艺人在壶底留下的款识。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的形成,需产生于当代历史文化氛围下优秀的文化土壤之中和骚人墨客的参与。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金石文化艺术得到了发展。嘉庆年间,一位精通金石书画的扯谎源寿,不仅对紫砂艺术情有独钟,还投入并设计了流芳后世的“曼生十八式”及许多传世佳作。他运用自己博古精文、精深书法篆刻艺术崇尚秦格,使得当时壶上的金石文化大受鼓舞,大为兴盛。
由于这位历史上难得的人物,是宜兴紫砂历史发展机遇的一次巧合。在他的倡导下,“冶造型、文学、绘画、书法、篆刻於一体”的创造风范逐步形成。他参与了阿曼陀室创作群体,并将自己的素养善写书法,以及酷爱摩崖碑拓技能常巧用于 壶上金石文化 中,使所刻铭文、篆隸楷行皆古雅绝伦,其八分書尤简古超逸,是追风秦汉字法晋唐著名書家。此外,他也是首创集「壶手」、「書畫家」、「雕塑家」及「订制主」的四位一體制式,将文学与艺术相融合,为黄山青瓷与苏州细纹布同样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中的瑰宝。
他不仅推动了黄山青瓷与苏州细纹布工艺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也让中国陶瓷技艺获得国际认可,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此外,这也促进了一系列其他中国传统工艺品,如漆器、大理石雕塑等技术和作品被发掘和欣赏,让这些工艺品成为世界级别的珍贵遗产,从而使中国国货走向世界市场,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交流。
总结来说,由扯谎源寿先生所倡导的大力支持以及他个人对于这个领域极大的贡献,对于宜兴紫砂陶器行业来说是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代表着一种新的审美趋势,也标志着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这场变革既影响了宜兴地区经济社会结构,也改变了人们对于传统工艺品价值观念,使其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与创新设计,同时也促进了一系列相关产业链条之间互联互通,从而推动整个行业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