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02-27] 来源:网络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香液袭,玉露汲,雨前采,箬为笠”。看到这些紫砂壶中的铭文题咏,不禁让人想起以壶铭及篆刻融为一体的曼生壶。陈曼生何许人也?何为曼生壶?这种疑问不仅是对艺术之美的探究,也是对自然之中文化传承的深入理解。
陈曼生何许人也
陈曼生,名鸿寿,字子恭,又号老曼、曼寿、曼云,是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出生的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他精通书法、绘画和雕琢,以书法篆刻成名,为西泠八家之一,其著作包括《种榆仙馆摹印》、《种榆仙馆印谱》等。他的艺名昭显,他在嘉庆六年(1801年)应科举拔贡后,被任命为溧阳知县。在这个位置上,他结识了杨彭年的制壶技艺,并给予支持,这段经历极大地影响了他对紫砂艺术的热情。
何为曼生壶
嘉庆时期,一股文人学士与陶人的合作精神流行开来,这正是文化与艺术品之间契合点所在。就在这时期,陈マン被调到宜兴附近的溧阳当官,与杨彭年的“一门眷属”合作制造紫砂壶。这段时间里,由于他对于砂器有着特殊喜爱,在闲暇时光,他会去辨别不同质地的沙子,从而创造出多种新颖简洁且适合装饰的手工艺品,并亲自雕刻那些俊逸刀法上的古雅书体和符合茶壶意境的小诗句。
自此之后,“文人风”在紫砂界盛行,而“名士名工相得益彰”的韵味,使得紫砂艺术走向另一层次,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视觉上的美感享受。在历史上,便有了关于“曼生铭”或“彭年制”,这样的名字,它们表面看似两样,但实际上都是依靠诗文书画而闻名,这就是为什么这样的一些作品能够留下深远影响并被后世传颂。
其特点是不拘小节,不守旧式风格,而追求简洁明快和大量留白,上面镌刻着诗句或铭文。它的手工艺品形态多变,有时候古朴大方,有时候又流畅简洁。由于其独特设计和精湛雕刻技巧,使得这一系列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阶段,对后来的制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成为了藏家的珍贵收藏品。不止十八式,还至少有三十八个样式,每一种都蕴含着不同的故事和情感。
曼生壶取材
在创造手工艺品方面, 陈芒对取材进行了全面的考虑。他选择自然现象如月亮、“饮虹”、“横云”,植物形态如瓜型、“葫芦”,以及实用器物如钿盒、“覆斗”等作为主题。此外,还有一些仿古器物,如石铫、“百衲”,以及几何形状如汲直、“合欢”。
然而,在之前的人们看来,没有什么特别新的变化,只是一再复制前代的手法。而陈芒改变了这一局面,将设计变得更加简单明快,同时拓宽了题材范围,让每一个作品都充满活力,不再停滞不前。这一次创新使得茗茶造型史上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曼生 壺题 名 主要 分 类
深邃隽永的是那些凝聚于每一个手工艺品上的题铭,它们是整个作品中最核心最宝贵的一部分:
第一类切割像样的描述:根据茗茶杯子的形状,用文字描绘它们,但同时避免停留在描述上,而是在其中引发一些活泼的情趣,比如“葫芦”杯子:“作葫芦画悦亲戚之情话。”或者 “天鸡”杯子:“天鸡鸣宝露盈。”
第二类切割茶叶茗叶:这些题铭更多地描写沏泡 茗 茉 的乐趣,更倾向于表现出文人的修身养性,比如 “汲直”的題詞:“苦而旨直其體公孙丞相甘如醴。”这里提到的"苦而旨"意味着那种虽然苦但又带有一丝甜蜜的感觉,就像是真正懂得饮茶的人眼中的甘醇酒一样,是一种淡泊无华生活方式的心灵抒发。
第三类哲理启迪:有的題詞就像箴言警句那样富含哲理,对事态评价,或反映人类生活真谛比喻,如 "却月" 的題詞:“月满则亏置之座右以为我规。”这是一个自然现象,但隐喻着 "满遭损谦受益" 的生命智慧,所以将它作为座右銘来规范自己生活行为。
第四类写景抒情:最后还有一些題詞以诗歌般语言描绘景色,或抒发感情,比如 “若笠”的題詞:“笠荫暍、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这里既可以遮阴避暑,也可以消暑解渴两者虽各异,却又共存;最後一個話語 "我佛無說" 是禪機玄語,可以讓讀者思考許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