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世界(油画) 吴民本
东北拥有多样的自然生态和多元的文化环境。近代以来,东北地区历经沉浮,时代对东北的影响渗透在城市的风貌和建筑里,反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在艺术作品上。
近日,东北亚艺术文献库与当代艺术机构“打边炉”联合发起了“白山之春”论坛,旨在探讨通过筹建东北亚艺术文献库,依托长白山和东北亚的地理空间,形成独特的地方文化表述,从而扩展当代文化的研究。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孕育了众多艺术家,却鲜见人才驻留,这导致该地区艺术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发展较为缓慢,艺术生态环境相对薄弱。基于这种现况,筹建融文献梳理研究与艺术实践于一体的东北亚艺术文献库别具意义。原延边州政协党组、主席于晓峰表示:立足长白山、面向东北亚,突出文化艺术特色,横向强化建设数据库合作平台,纵向注重文化艺术珍品的收集馆藏,特别要做好艺术家驻留项目,尽快形成可复制的管理发展模式,成立全国重点区域艺术家驻留项目联盟,强化合作交流,抱团取暖共同发展。
独立策展人、美术评论家冯博一建议,应该从现在开始收集、整理和汇编东北三省当代艺术的重要事件,这是建立资料库的基本工作。而有着丰富田野调查经验的亚洲艺术文献库中国研究员谢从旸表示,关于东北地区历史、文化、的论述如何落实到艺术工作者身上,使这些论述与艺术史的书写真正产生关联?第一步是进行大量的访谈,从而更好地理解当地艺术工作者的生活和创作环境。第二步通过项目制,委任研究员进行相对长期的驻地研究,研究成果可以呈现为论文形式,同时也要求其转化为相对较小型的档案,具有清晰的专题线索和目标。这种方式可以比较好地平衡机构自身团队没有办法保证稳定而深入地投入研究的情况。通过用研究来带动档案建设,可以确保文献的系统性,同时也能充分发挥研究主导者本身的能动性。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互联网信息和网络大数据极大地提升了资料搜索的便利性,如此一来文献库绝不是简单的资料收集,也不等同于资料库,而是需要选择、收集、分类和研究多种功能。当代艺术家沈少民认为,文献库不仅仅是信息的汇总,更应该是基于自我的定位和选择,以东北亚为核心提出问题并形成研究性线索和成果,进行新的知识和文献的再造过程。否则就会陷入重复他人工作或者简单地堆积资料之中,失去意义。
纯粹的文献形式相对静态,而艺术实践的介入可以激活当地的艺术生态系统,为文献研究提供生动、鲜活的补充。冯博一主张构建一个集资料库与艺术驻留功能于一体的艺术中心,通过展览项目和事件的相互交织与嵌套,构成生态的循环,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和策略,比单一性的项目更容易持续。
从展览到实地调研、从访谈到研讨会、从大地艺术到长白山综合艺术景观建造,从点到面,焕发当地艺术生态系统的活力,形成共生的艺术景观。在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实验艺术系主任张丹曾参与的一个驻留项目中,从诗人、艺术家到民间艺人,各个领域的人在此进行多样性的交流,这无疑为构建良性的知识生态提供了良性土壤。在他看来,与高校进行互动和教学也是增加关注度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东北亚艺术文献库的成长需要来自各方面的艺术资源支持和参与。
辽宁省丹东市的月亮岛是鸭绿江上的美丽小岛,岛上坐落着鸭绿江美术馆。“一年办一个展览”的特殊模式为这座美术馆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也是一个边境美术馆在没有外援情况下,以最基本的生存方式来规划美术馆的长久运营。鸭绿江美术馆创办人纪大海表示,无论经济形势如何,都应以长远发展的理念来设置机构和分配经费,才能稳定地运营,在学术建设上用不断颠覆自己的方式来寻求发展。虽是受限于条件,但“一年办一个展览”模式也让鸭绿江美术馆举办的展览更有深度,呈现出更为垂直的学术性内容,成为实验性艺术家的理想地。
对于文献库的建设,纪大海建议,以年度展或以长白山的独特资源作为主题来做项目,看似是非常狭窄的命题作文,但这种狭窄的限制反而凸显了差异化。当然,这是在建立起具有独立学术价值判断的前提下来讨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