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球艺术品交易额中,中国占据了首位,其市场规模达到了40%,相当于美国和英国市场的总和。中国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品市场,其中北京的艺术品交易额在国内名列前茅,其次是香港、上海、杭州和济南。
7月,在北京举办的一场文物艺术品交易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北京市商务委主任卢彦引用法国著名拍卖网站发布的年度报告时披露了这些数字。卢彦介绍说,2011年,北京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高达514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占全国文化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的89.3%。这表明了北京在艺术品交易领域所享有的独特优势。
卢彦还指出,经过多年的努力,北京已经培育了一批品牌化、规范化的拍卖企业。目前,该市共有12家具有3A级资质的拍卖企业,以及29家2A级和21家A级资质的拍卖企业,他们分别占全国同类机构数量的大约12.9%、6.56%和2.65%。知名企业如中国嘉德、保利及瀚海等在国内外都拥有重要地位,并成为推动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事业发展的领军力量。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表示,不仅画面上的古董店铺林立,还有老旧工艺品商店与商人聚集,是构建起一个庞大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他还提到,有着20多个以销售古玩为主的大型市场,如潘家园等,每天吸引大量游客进驻,也为当地经济带来了不少收入。
孔繁峙强调,此次活动不仅促进了文化活动与服务业发展,而且激发了一系列相关产业链,如鉴赏讲座展示图录出版发行等,同时也推动金融旅游物流餐饮酒店等服务行业快速增长。他还指出,由于这种迅速增长,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城市整体形象均产生积极影响。
最后,在会议上,由张延华会长透露信息称:2010年来,全行业税收超过8亿,大幅超越银行保险行业,使得整个行业赢得了广泛认可并被视为新兴稀缺资源经济之一。在此背景下,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这一领域展现出了其独特竞争力,为我国乃至世界文化产业提供新的思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