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故宫博物院中的陶瓷画艺术:欣赏简约美的景泰蓝器皿
景泰蓝,源自皇家,是紫禁城大殿的亮点,也是帝王座上的珍宝。乾隆四十四年除夕,仅乾隆皇使用景泰蓝餐具,其余用瓷器。这体现了景泰蓝在历史上的地位——身份与权力的象征。
如今,景泰蓝不再限于帝王之手,但因其精美,被誉为“一件景泰蓝,十件官窑器”。
金属胎掐丝珐琅工艺,以红铜或少量金做胎,用细线焊成花纹,然后施以多色珐琅料,再经烧制、镀金磨光等步骤而成。作品厚重华丽,五彩斑斓,与繁密的金线和饰品交相辉映,展现出豪华气派。
明宣德时期的掐丝珐琅器珐琅色泽纯正且浓郁,但与元代相比水晶般透明度已失。缠枝莲花纹仍为主要装饰题材,以单线勾勒枝蔓,大花叶饱满。
掐丝珐琅工艺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在元明时期发展成为中国独特民族特色,一跃成为宫廷工艺品之一。
从清朝开始,对金属胎掐丝珐琅器进行了大规模规范化生产。在康熙十九年后,由于作坊设立御用掏心机制作更接近传统样式,这直接影响了后世工作室设计开发创新的发展方向和实践经验积累。
清末及时期,由商营作坊推动,如“老天利”、“志远堂”,刺激着宫外市场需求,使得产品趋向粗细均匀打磨平整表面光亮润滑,而盛行以几种颜色的 珐琅作为装饰材料。此时期作品虽然生产数量减少但质量依旧保持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