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宋时期的繁荣到明清两代江南文人书画艺术的影响,桃花坞木版年画一直是江南地区民间木版年画的代表。它以其精、雅、淡、美,以及题材丰富多彩等特点,在全国十多个年画流派中独树一帜,与其发源地及成长环境密不可分。
在此次采访中,杜洋向记者讲述了桃花坞年画的渊源背景。中国木刻画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画像石,而年画则可追溯到魏晋时期,从木雕图腾发展到图绘桃符,到了宋代与印刷术对接,渐渐形成各地的流派。
“到了康乾盛世之时,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成为了南方年画的中心。那时候的作品非常精细、题材丰富”,她补充说道,“风格主要是受了文人画的影响”。
然而,在交流间隙,杜洋还向记者展现了制作过程中的两个片段——雕刻和印刷。了解版畫的人一定知道,版畫不是畫出来的是,是制作出来的,每一步都得细心严谨。
随着时间更新,用途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作为传统民间工艺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正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在装饰家庭或办公休闲场所以及收藏类年的热潮下,它正在走俏市场。老一辈传承人的宝贵技巧亟待传承,而新生代从业者需要更多磨练和提高;传统元素要走出固有的模式,与时代精神对接。她表示,“希望在我们这一代能利用年画元素创作出新生代的木版年画,让它有很好的传承。”
而对于浮世绘影响,她指出:“明清时期,不仅促使中国木版年画至清代达到鼎盛,也推动了日本浮世绘兴起与发展。”尤其是在17至19世纪东方世界里大放异彩,这两种艺术形式成为东方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而后来的《版畫丛考》阐述了“苏州版畫”这个概念,并且表示使用西洋技巧主要是“風俗畫”,这对于日本浮世绘尤其是眼镜绘产生直接影响。这表明距黑田源次之后小野忠重对“姑蘇版本”有更加深入认识,并提出了“姑蘇版本”影响浮世繪这个概念。
如果说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的博物馆有着传承和发扬职能,那么苏州美术馆则更多承载展示与保护职能。在近几年的合作活动中,将国外收藏珍贵‘姑蘇版本’引进来,以展览形式展示给市民观众和专业学者。“我們2017舉辦了一次‘姑蘇繁華錄——桃花灼谷泥板圖像特展’。”高翔表示那次集中展示了世界各国博物館、藝術機構及本館收藏二百餘幅桃花灼谷泥板圖像,可謂是一次對其發展脈絡進行清晰地梳理,並彰顯她的歷史文化價值與藝術欣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