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如同画中游龙捂灰仅是一种烧制技艺而非其本质之所在辨别化工泥料的智慧之门

紫砂壶的奥秘:从“捂灰”到泥料探究

在众多紫砂壶中,“捂灰”被视为一种烧制工艺,但它并不决定一壶壶的本质。我们常见的捂灰壶,其黑色并非墨之深,亮泽却不似漆面。而这种艺术品正逐渐赢得了茶友们的喜爱和赞赏。

有些人可能会错误地将其归类为黑色泥料,如黑朱泥或黑砂泥,但事实上,大部分都是焐灰后的产物。在过去,这种技术称作“捂灰”,用于改善那些未能完全火候或需要重新着色的紫砂。如王国新的《传炉捾灰》所述,这是一门古老而复杂的手艺。

那么,“捂灰”又是如何运作的呢?我们知道,紫砂土中的主要着色元素是铁,而这两种颜色的变化便由铁元素与氧气在不同的环境下产生。第一次烧成时,在有氧条件下,铁与氧反应生成红褐色;而在缺氧状态下,即使是同样的铁原料,它与木炭粉(碳)反应,将三氧化二铁还原成二氧化碳逸出,同时变成了更浅淡的玄色——黛玄色。这就是为什么焐好的作品呈现出独特风格。

填充材料也经历了转变,从谷糠到现在广泛使用的是木炭粉。通过将已经初次烧制过的一把茶壶放入陶钵内,用木炭粉等物填塞,使其与空气彻底隔绝,然后控制温度低于1000度进行第二次烧制。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添加任何有害化学成分,只是利用了铁元素改变其存在形式来实现颜色的变化。这使得这些以特殊方式制作出的壶具相比一般加色的产品,更显光彩、质感平滑且颗粒感强,有些人甚至愿意为了这一点去追求它们,希望能够达到那种泡沫后仿佛墨玉般细腻柔和的地步。

然而,“捂灰”的成功并不容易,每一种泥料都有自己的特性,不同类型的泥土适合不同的处理方法。不论是结晶程度高或差,都必须谨慎对待。此外,一些青心材如果经过“捂灰”的处理,还能展现出特别迷人的透青效果;而段式结构松散的材料,则不适宜进行此项操作。一切都要遵循自然规律,让每一件作品都能发挥最佳境界。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