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工艺的“刻字”——在生时探索,熟时展现__紫砂之家
清郑板桥有诗句“画到生时是熟时”,但在我眼中,“刻到生时是熟时”才是真谛。从初学者开始,我追求的是技巧的掌握,不仅要精通刀法和章法,更要能够随心所欲地运用它们。只有当技巧达到了极致,才会进入下一个层次,即“生”。这意味着每一次印刻都要带来新的创意,每一笔都要超越以往。
紫砂壶上的刻字,就像是一首诗,一幅画,它不仅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社会的大潮中,这种手工艺被视为一种精神追求,是对传统艺术的一种尊重和继承。
紫砂壶中的陶刻,其实就是将刀锋当作笔来书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五个基本笔触:划、竖、撇、踢、捺。这五个笔触就像五个不同的乐器,在手中的变化与演奏,让出色的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韵味。
至于熟刻,它是在烧制后的泥坯上进行篆刻,这样做可以增强泥坯的硬度,使其更适合受刀。但这种温度必须控制在摄氏900度以下,因为超过这个点,紫砂就会发生结晶,对于篆刻来说是不利的。
熟刻分为手工和机器两种,而机器内又包含激光和喷砂两大类。激光等电脑设备可以设计参数,然后自动完成任务,而喷砂则通过特殊塑料纸来实现图案打印,再用沙粒冲击得到效果。这两者虽然都是现代科技赋予的人类力量,但各自也有其独特之处,既有深浅不同,也有风格迥异。
而对于那些追求纯粹艺术感的人来说,无论是机器还是手工,都无法完全满足他们的心灵需求。他们渴望的是那种由人手直接操控出来的情感表达,那些细微的情绪流露,那些深藏的情感诉说,只有人的手能给予这些细腻多变的表现力。而这些,是真正值得珍惜的一份文化遗产,是我们应该保护并传承下去的事物。
顾涛先生曾经铭记了这样一句话:“《双线圆壶》。”这不仅是一个作品名称,更是一段历史,一段故事。一切关于艺术,都始终围绕着这一核心:探寻生命本身,即使是在最简单的事情上也能发现无限可能,从而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