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钧与卢钧碗之形态如天地间的山川滋养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炉钧与卢钧,两者虽同音异义,却各有千秋。炉钧,以其独特的烧制工艺和釉色特色,在瓷器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卢钧,则以其精湛的技艺和高超的造型设计,成为文人墨客赏心悦目的佳作。

炉钧,其始于清朝初期雍正乾隆年间,是仿宋钧的一种。在高温素烧后,再入炉低温釉烧,使得釉色流淌而不均匀,有时呈现金红斑点,或青白相间。这种特殊的窑变风格使得炉钧在颜色釉中脱颖而出,而胎质多为紫砂类,与日用品壶具类相呼应。

卢钧则始于清朝后期光绪年间,由神后镇卢氏兄弟首创。这一作品以风箱炉小窑、高温还原烧成著称,因此又名“炉窑”。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是卢广东所制作的折沿盘、乳钉罐,以及青绿挂红的桃子这三件作品。此外,还有文献记载:“禹县神后镇艺 卢广东、卢广文等兄弟,善仿宋钧,珍珠刻花,能做到以假乱真”。

尽管两者都属于仿宋瓷系列,但它们在产地、年代、工艺、造型以及胎质等方面各有不同。从产地看,它们分别源自南方景德镇及北方;从年代来看,它们分属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工艺上看,它们采用的方法也大相径庭;至于造型和胎质,更是各具特色。

总结来说,虽然“炉 钧”与“卢 钧”名字相同,但它们代表了中国陶瓷艺术发展中的两个重要阶段,并且每个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价值,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提供了宝贵见解。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