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印记和款识是一个壶的价值体现,一个紫砂壶老师印记及款识能有多少种。紫砂在成为手工工艺品前,是用来作为煮水或者煮茶之用的。那时的紫砂壶并不是现在我们所看到和使用的模样。其底部和壶身不可能有制造者的款识。直到供春制壶,壶身上才有款识出现。
紫砂以造型丰富,古朴敦厚见长。紫砂款識與陶瓷制品的款識不尽相同,别具特色,已成為紫砂藝術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历来紫砂制壶高手、名家,对用印钤款都是十分讲究的。用印钤款也涉及到制作者的艺术素养,壶外功夫於此也可見一斑。
好的紫砂款識應具備以下幾點:
印章大小要適宜。
印章形式要善擇。
钤压位置要得當。
風格要協調。
“秦權壺”可用有“田”框的仿秦印、半通印。“漢瓦壺”可用仿瓦當印。“集玉壺”可用仿切玉印。 壺身裝飾性強 的 可選鳥蟲篆文或自然形等樣式。
年輕藝術家吴群祥其居曰“草木居”,寓草木有情。“草木居”一釘為篆刻家馬士達先生所作,釘之於瓢中,使人感受到生命力勃勃。而清代篆刻名家陳鴻寿(號曼生)設計的一隻風格古朴而又幽默的小小地窖,可以說是對後世學者乃至一般人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啟示。
因此我們現在的一些藝術家也應該懂點書法,有條件時應請書法家的專業技巧來進行這方面的事務,因為這種工作並非隨便可以做到的,並且每一個作品都需要精心挑選最適合它們的地方,不同的地位也不盡相同,它們各自表現出獨特的情感與美麗,而這正是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部分,這種創作方式將會讓未來的人類更加珍惜那些具有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的事情物品。在那樣一個充滿智慧與創意的地方,我們無疑會發現更多精彩纷呈的人生故事。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如何去欣賞生活中的細節,也可以從中獲得靈感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理想。我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能夠帶給大家一些新的思考,也許在未來某天,你會遇到一件作品,那麼你就能理解它背後所蕴含的是什麼了。如果你對於此領域感到好奇,或許有一天你會自己動手去探索,並找到你的地方。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土地,而我們今天討論的是其中的一塊,那就是著重於傳統文化背景下創作出的作品及其特殊意義。但我相信,在接下來漫長而神秘的地球旅程中,我們還會發現更多更深層次的事情,這些事情將讓我們更加敬畏大自然,以及人類社會中的每一個角落。一路上,一路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