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张伟
在中国本土(或民间)传统转换问题上,我们面临着一个热门话题——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下的造型体系与现代雕塑概念相结合。这个板块是由孙博士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并由我负责,这也是大家都寄予期望的新版块,因为它关系到雕塑原有概念的新的拓展和系统界定问题。
在这五个板块中,每个板块都存在怎么界定和划分的问题,因为有很多问题和思考是这五个板块相互关联和交织的。如果这届双年展能在我们几个年轻策展人的阐述下出现一种新的整体面貌,那我们要做的不是通常把自己的版块做得更全面和丰富,而是要把自己的版块做得更精准,更收缩,更具学术性,更有深入的针对未来问题的探讨和启发。
器物概念原本不能隶属于雕塑概念,或二者更是一个相反的包容关系,但今天把它作为雕塑下面的一个命题来探讨,要梳理的是针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下的造型体系中与现代雕塑概念之间的相通、区别、混杂甚至对立的问题,也可借此来分析当代雕塑艺术语言中,以往所忽视的功能性与纯艺术性之间的关系。器物概念的正确梳理关系到今后中国传统造型思想在当代雕塑艺术创作中的转换问题、路径问题和系统定位问题。
感谢大同双年展组委会对我的信任,期待得到各位同仁从作品到思想的大力支持,希望自己的思考和阐述能够在这次展览中得到各方认同。
关于策展团队:
总策展人:孙振华、吕品昌。
分策划人:器物篇:张伟,具象篇:马文甲,材料篇:郅敏,户外篇:胡泉纯,科技篇:唐尧。
本次双年展拟于2018年11月在山西大同中国雕塑博物馆举办。
孙振华介绍了该年度主题为“不同”,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一)展示中国及世界上的不同之处,让中国的声音被听到;
(二)反映今日现实状态,即多元化与多样性的发展趋势;
(三)展示当今所面临的问题,如历史资源差异、方法路径选择等,为未来可能带来的变革提供见解。
该年度双年展包括五大板块:
器物篇 - 探索并融合古典传统与现代创新
具象篇 - 创新写实主义以适应当代文化环境
材料篇 - 屏幕材料实验,为创意提供新的可能性
户外公共空间研究项目 - 在大同城市公共空间进行社区参与式规划
科技应用 - 将技术元素引入艺术创作
个人简介:
张伟教授1968年出生于山西太原。在中央美院附中的基础上,他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并获得国家教委奖学金留学苏联经历。此后,他毕业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院并获得硕士学位。张教授还曾获博士学位,并长期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教师职务。他参与过众多国内外群集及个人画廊作品回顾式特邀表演,并著名于其具有深刻意义的人文精神探索作品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