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产权交易所即将明确的政策背景下,相关文件将逐渐出台,为中国文化产权金融化实验提供政策依据。文交所经历了“先扶持,后监管”的过程,这不是单纯的交易所违规,而是艺术市场各种问题集中爆发,是中国市场经济改革步伐中积累的问题在艺术市场的一次集中爆发。
政府监管的政策是严厉的,但面对机遇和未来不确定性,监管层、执行层处于尴尬境地。大多数讨论依然偏于理论化。但聊以欣慰的是,许多文交所仍在做出各种尝试,并承受批评。路还是要走,《证券日报》艺术与投资周刊联合北京德美艺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就“文交所”在当前的政策转向中该向何处去邀请业内人士展开了相应的讨论。
孟海东(北京市文化发展中心主任)认为:“靠政策优惠并非长远之计。”政府对于文交所整顿是一个典型举动。这表明无固定借鉴模式的情况下发展文化产业,不仅仅是简单奖励和制裁,更重要的是建立、完善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体系。
白庚延作品通过文交所交易达到上亿元价格,这个速度是不理性、不切实际,其结果必然引起文化产业市场混乱,政府必进行干预。文交所事件引发了政府思考,即无固定借鉴模式的情况下发展文化产业,不单靠政策优惠、资金扶持而已。
接下来,将针对更多问题出台管理制度,如艺术品评估体系、保险体系、资质认定体系等。此外,将协调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关系,比重。北京市政府成立画廊协会归属北京市文化局领导之下,以健全以画廊为代表的一级市场为目标。
张子康(今日美术馆馆长)认为:“国家介入利于收藏观形成。”国家重视对文化产业是个好事,大量资金进入有利于行业繁荣。在当代艺术领域,没有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而现在会促进这个行业繁荣吸引更多人才进入,从而推动创作更加繁荣。此外,有助于国际艺术家的作品进入中国,也为国人真正收藏观形成带来了希望。